□新华社记者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新冠疫情发生三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有效应对了全球五波疫情冲击,有效处置了国内100多起聚集性疫情,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效守护,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病毒频繁变异,形势不断演变,防控策略不断调整,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是中国抗疫斗争最鲜明的底色、最真实的写照。
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疫情三年,有太多变化,也有始终不变。”回忆起2020年那场异常艰难的“遭遇战”,武汉同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冉晓说,相比于三年前,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减弱,我们也拥有了对病毒更深入的了解、更多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更丰富的新冠救治经验。而始终不变的,是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的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
“我曾目睹4万名医护人员志愿前往武汉,4.4万名建筑工人在3天内到达武汉,在10天内建成两个庞大医院……世界应该看到中国的努力,应该看到中国如何以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方式对人民负责。”来自英国的纪录片导演柯文思说,自己这三年来就住在中国,“一直是中国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受益者”。
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到成功控制住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疫情,再到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株;从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到实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我们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等大范围流行传播,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也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当前,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不仅有助于把防控资源更加集中到保护患有基础病的老人、孕产妇和儿童等重点人群,也有助于为经济活力加速释放创造条件,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
以精准之措平衡非常之需: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面对世纪疫情,防控救治、保障群众正常生活、确保经济社会必要运行,三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
在疫情“遭遇战”阶段,全国上下紧急动员,依托强大综合国力,开展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水不停,电不停,暖不停,通信不停,生活物资供应不停,社会秩序不乱”,让海外华人感叹“不敢想象”。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把稳就业、稳物价、保民生作为必须守好的底线,“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三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以科学之策求解非常之难:调整优化防控政策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1月8日,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从“二十条”到“新十条”,再到“乙类乙管”,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是科学防控的及时、必要之举,也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长远之举。
“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继续强化管理、服务和保障。”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准备,着力保证群众用药需求,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防护救治,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努力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在加强新冠病毒感染防治、确保平稳转段的同时,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精心做好过渡期管理,让人员忙起来、生产热起来、信心强起来。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秉持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再加把劲,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
(据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