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坚持信用赋能,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通过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双轮驱动,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出惠企便民“组合拳”,助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彭月娟 夏志侠 记者冯立华)近年来,迁安市坚持信用赋能,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打出惠企便民“组合拳”,助推高质量发展。在近期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的“城市信用监测月报”中,迁安市综合信用指数为76.49分,连续30个月位列全国前50名。
围绕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将“一站式”查询功能嵌入政务服务等业务系统,为市民和企业免费提供一站式信用信息查询1.9万次、出具信用核查报告2000余份;在生产、工程建设等21个重点领域出台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方案,形成了“1+21”分级分类监管实施体系,反馈联合奖惩案例12077条;设立信用修复服务窗口和热线电话,“一对一”出具信用“体检”单,帮助失信企业修复1078条失信记录,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无处不在”,以“信用+”引领,让守信企业受益。
“信用+金融服务”,深挖信用惠企政策。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春风行动”、银企对接等行动,在市、镇两级政务大厅投放“信易贷”宣传展架60个、宣传册1万余份,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入驻平台,发布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需求。全市近3万家企业注册“信易贷”平台,22家金融机构全部入驻,成功放款12.9亿元,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企业综合信用融资服务体系,全方位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堵点痛点。
“信用+政务服务”,提升行政审批速度。以信用信息为数据支撑,在全市行政审批、项目招标、中介服务等政务服务中推行批前承诺,落实告知承诺制,对“守信者”提供容缺受理、“承诺即开工”服务,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签订信用承诺书8万份,企业自愿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后,相关部门直接核发相关证照,即可实现“零审批”直接开工建设。目前,全市共有13个项目纳入了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管理,真正实现了“信用越好、审批越易”,信用真正成为每个守信业主的“可变现资产”。
“信用+乡村建设”,拓宽信用辐射广度。充分发挥565个村级综合服务站联系服务群众作用,探索以村级社会信用体系推进乡村建设的新模式。一方面打造村级信用宣传基地,联合金融机构开展信用宣传进乡村系列活动,设立信用惠民窗口、普及信用知识、推广信用产品。另一方面把农村诚信建设与农户小额信贷相结合,让农民从诚信建设中真正获得实惠。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整村授信工作,目前全市共评定信用村475个,49689个信用户完成建档评级,真正激发了农民参与诚信建设的热情。
下一步,迁安市将继续以诚信文化建设、政务诚信建设、信用贷款支持实体经济、信用监管等工作为重点,通过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双轮驱动,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信用制度规范全面、信用监管有序推动、信用服务惠民利企、信用理念深入人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格局,全力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打造“诚信迁安”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