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引擎持续发力。2022年前三季度,献县地区生产总值17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居全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居全市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亿元;金融机构存款435.5亿元
本报讯(记者代晴 通讯员高良库 戴岱)近年来,献县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引擎持续发力。2022年前三季度,献县地区生产总值17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居全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居全市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亿元;金融机构存款435.5亿元。
献县始终强化“项目为王”理念,紧盯招商重点,精准招商,突出招大引强,提升产业项目发展能力。
2022年1至10月,献县共有2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16亿元,投资完成率为94.8%。先后组织了四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50个项目,总投资83.66亿元。全县共梳理谋划基础设施项目139个,总投资445.4亿元。
截至目前,献县共争取中央和省专项资金2100万元,成功发行专项债券项目14个,到位专债资金6.2亿元。申报储备2023年第一批专债项目8个,拟争取资金3.22亿元。2022年招商引资储备项目195个,在谈85个,签订入区协议29个,落地开工11个;总投资5亿元的中通物流项目已试生产,日均进出港量100万件;成功签约投资53亿元的伊利集团牧场和加工厂项目,其中投资13亿元的牧场项目已进场建设。
制发《献县2022年构建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提升行动方案》,进一步打造“5+5”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发展前景更加清晰。大力推动企业入园、升规、技改三项工作,全面抓好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和提升“新九通一平”,已完成52家企业入园区集聚发展工作。
建立健全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库及50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库,前三季度5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44个。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相继推荐燕京啤酒、鸿宇伟业等38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有9家成功获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收集材料250家,获批235家,全年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保有量突破500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26家,有22家成功获批。
加快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目前有省级以上创新园区1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家,2022年选定振良和亚兴两家星创天地为省级星创天地申报单位。加大技术合同登记认定和R&D经费投入,2022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7.01亿元,比2021年增长40%。
献县坚持主动作为,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持续深入开展“四员”服务活动,为企业当项目代办员、问题收集员、困难办理员和全程服务员。坚持“一线办公、落地见效”,完善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项目审批提质增速。大力推动“证照分离”改革、“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全面落实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小时。推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站服务、限时办结”制度,做到项目审批流程无缝衔接,解决各方面难题210余件,创造了土地摘牌后11天取得施工许可证的“献县速度”。在全省县级城市中率先实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全流程网上办理服务模式,目前为沧州市唯一一家“交房即交证”,真正实现了“不见面审批”和“24小时不打烊”的便民服务。
全力提供要素保障。在保障企业融资方面,累计帮助1561家企业融资7.15亿元;在保障土地方面,加快推进重点项目的征地前期手续办理,2019年至今累计转用征收土地面积2220亩,为省、市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保障电力方面,深入实施“阳光业扩”工程,累计为工商业用户减少投资402万元,全力保障企业合理用电需求。
纳税缴费高效便利。推行各类税费优惠政策“免申即享”“政策找人”,目前,214项办税事项已全部实现“网上办”,业务办理率达到99.5%以上。积极打造“15分钟便民办税圈”,设立多个自助办税点,保证市民15分钟内即可抵达办理。
出台政策惠企利企。研究制定献县稳定经济运行一揽子政策的9项85条具体措施,制作印发《政策明白卡》1万余份,精准向企业推送惠企政策并予以指导。大力推广“裕农通”业务政策,为县域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政策保障。
监管执法取得新成效。建立企业容错纠错机制,实行依法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相统一,严防和避免“一刀切”。强化执法帮扶,针对企业的个别轻微行为,采取行政约谈、行政指导的方式帮助企业整改,推动企业健康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