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2版:专题

稳中求进 破浪前行

——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年间

回眸2022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河北发展进程中不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全省上下坚持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认真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全省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加快回稳,各项事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自觉服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发掘用好京津辐射带动作用,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努力使河北成为承接疏解首选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合作,在环京市县布局医养结合的康养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加快后奥运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承接工作有力有序。河北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迈向更高水平。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疫情跌宕反复的不利影响,6月初,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研究制定了“1+20”政策体系;9月份,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巩固全省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十八条措施》,进一步落实国家决策部署。退税减税降费、财政奖补、专项债券、金融信贷、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一系列政策出台落地,全省各地各部门全力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营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发力点,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营商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我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河北正成为各方投资兴业的沃土,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2年,河北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提出的“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去调转”,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大,新动能加快培育,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有效需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河北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激发城乡消费,发展新型消费,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同时,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河北全省上下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落地见效,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前三季度

河北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063个,全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企业和单位4.4万家

雄安新区城市大脑、城市计算中心等智能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已经超过100亿元,新建区域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超过90%

1—11月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

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7%

1—11月

河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5052.8亿元,同比增长3.6%,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1735.6亿元,

同比增长23.5%

1—11月

河北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

河北新增上云企业数量1.2万家,累计上云企业7.4万家

截至11月

河北省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超过1.6万户,加计扣除额289.7亿元

1—9月

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9%

前三季度

全省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1元,

同比增长8.2%

前11个月

全省完成农村饮水工程维护投资1.86亿元

全域承接 协同发展

河北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合作,在环京市县布局医养结合的康养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这一年,河北全面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从交通无缝衔接,到生态携手保护,再到产业转移升级,疏解地的推力、承接地的拉力、相关产业的引力,汇聚成京津冀三地产业协作的强大合力,不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进更深层次。

一大批汽车、医药、新材料等制造业和商贸物流服务业等疏解项目落户河北,前三季度,河北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063个,全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企业和单位4.4万家;雄安新区累计完成投资4300多亿元,“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干线公路网全面建成。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有序推进,中国中化、中国星网、中国华能央企总部项目开工建设,央企设立各类机构140多家,城市大脑、城市计算中心等智能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已经超过100亿元,新建区域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超过90%;“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形成,与京津联手打通拓宽“对接路”2089公里,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浓度继续同比下降,密云水库上游潮河、白河和于桥水库上游沙河、黎河出境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1.5%,商贸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4%。

扩大内需 消费升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排在首位的就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近日召开的河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扩大需求,形成强大的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这一年,夜经济消费季、线上线下购车节、家电以旧换新……河北开展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叠加消费券发放乘数效应,促进消费品市场持续恢复。1至9月,河北省网上零售额2985.6亿元,同比增长20.5%,高于全国整体增速16.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国第一。

全省各地各部门落实“实、考、保、包、促、评”要求,狠抓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差异化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吸引更多高水平企业到我省布局发展。1至10月,390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354.6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全年计划的110.1%。

1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7%。

冬奥遗产 释放红利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要充分运用好,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我们运用好冬奥遗产、加快发展后奥运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这一年,河北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宝贵机遇,坚持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和文旅产业,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加强赛事活动策划组织,崇礼冬奥场馆设施很快重新“火起来”。

崇礼冬奥场馆月月有赛事。包含“雪如意”“冰玉环”等多处冬奥场馆设施遗产的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自7月16日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张家口市把2022年确定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全面开启、重点突破的关键之年,狠抓投资、大上项目,谋划储备项目652个。今年以来,实施重点项目139个,总投资2142.6亿元,年计划完成投资217.8亿元,已完成投资145.2亿元。通过实施冬奥场馆与文化保护传承“双利用”、文旅产品与新兴产业“双升级”、重点项目与国际品牌“双打造”、服务设施与服务质量“双提升”、文旅体系与文旅环境“双优化”等十大重点工程57个项目、7项活动,全力推动后冬奥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日前,崇礼宣布2022—2023雪季启幕,受到广大滑雪爱好者的响应。张家口的多个雪场近期在平台上的访问量大涨超200%。

科创引领 动能转换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推动河北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转变。”河北省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扎实推动国家和我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坚持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大,新动能加快培育,创新驱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一年,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突破口,河北着力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截至11月,全省享受到该政策的企业超过1.6万户,同比增长185.8%,加计扣除额289.7亿元,同比增长84.6%。以创新加速,促增长提质。

今年以来,河北新增博深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智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77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2989家,是10年前的近30倍。河北新华北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入选第三批国家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获得国家支持资金5600万元。传统工业大省聚力“去调转”,加快新旧动能转换。1至11月,河北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137家企业成为河北省第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

以数字经济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1至11月,河北新增上云企业数量1.2万家,累计上云企业7.4万家。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河北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排名全国第一。

扩大开放 合作共赢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河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沿海思维、开放理念,积极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为河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一年,河北以石家庄国际陆港为重要节点,通过“邢石欧”等6条“+石欧”中欧班列,更多“河北制造”走向世界市场。截至12月29日,石家庄国际陆港今年已开行中欧班列500列,发送标箱49320个,货重48.8万吨,货值101.17亿元,各项指标继续稳居京津冀同类国际陆港首位。

据石家庄海关统计,1至11月,河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5052.8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对东盟、欧盟等贸易伙伴分别同比增长35.6%和9%。此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1735.6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对卡塔尔进出口105.8亿元,同比增长1.1倍。贸易方式方面,一般贸易占主导。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4458.5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88.2%。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313亿元,同比增长14.9%;企业性质方面,民营企业占六成以上。民营企业进出口3358.7亿元,同比增长10.5%,占进出口总值的66.5%。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84.1亿元,同比增长3.7%;出口商品方面,机电产品出口1161.7亿元,增长19.7%,占出口总值的38%。进口则以大宗商品为主。

深化改革 优化营商

河北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活力迸发。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力度,优化市场经济环境、政务服务环境、民企发展环境、金融服务环境,坚决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这一年,河北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河北正成为各方投资兴业的沃土。截至9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8.5%。

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在河北落地见效,进一步降低了市场主体税费负担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截至9月20日,河北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212亿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2014至2022年中央深改会审议通过、需河北省承接的467项改革事项,除22项等待中央文件外,到目前已有445项完成。政策效应加快释放,提振了发展信心,全省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回升向好。

改善民生 乡村振兴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全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这一年,河北持续实施20项民生工程,聚焦百姓急难愁盼,持续加大民生投入,1至9月,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9%。截至9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0.02万人,完成计划目标的93%。全省棚户区改造开工11.77万套、建成10.55万套;老旧小区改造完成3698个;148个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成并交付。全省7746个脱贫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品12283个,基本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

前三季度,全省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1元,同比增长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前11个月,全省完成农村饮水工程维护投资1.86亿元。

2022-12-30 ——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年间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20038.html 1 稳中求进 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