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8版:专题

唐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文旅新篇章

清东陵

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

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下简称唐山市文广旅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唐山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速推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注入文旅力量,奋力开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

2022年,唐山文旅发展的成绩令人瞩目:强力推进86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7.53亿元,投资完成率全省第二,预计全年投资超过100亿元;新签约7个项目、总金额达102.19亿元;全年荣获各级荣誉达27类61个,其中,国家级荣誉有导游员赵婧宇入选全国金牌导游、秦文志雕塑作品《一川云海阔》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唐山博物馆“草根空间”系列社教活动入选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等7类8个。

创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唐山创新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唐山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关于创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场景,推动全市公共图书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面参加评估定级工作,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100%图书馆达到部颁二级、70%文化站达到二级站以上标准。完成市、县(市、区)公共图书馆业务应用系统集群建设,在省内率先实现了一证通用、通借通还的便民服务模式,建成“城市书房”“文化驿站”“非遗客厅”“乡村书吧”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60个。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质,“唐山公共文化旅游”平台累计发布资讯信息5698条、活动1625条、视频资源1901个,微信公众号共发布4588篇,总浏览量超过764.3万次。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

唐山市文广旅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策划组织了“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冬奥有我一起向未来”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赢得广泛赞誉。“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城乡结队、文化走亲”“走进图书馆 书香伴童年”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等欢乐行惠基层。全年依托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站)、文化广场等场所,举办文化志愿者基层巡演、数字电影惠民放映、“彩色周末”周周演等群众文化活动超1万场,受益群众超过800万人次,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全年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1.86次/人,居全省第一。

唐山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财政直补等方式,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2022年,累计发放惠民卡1.5万张(完成率145%)、惠民券35.74万张(完成率179%),组织“七进”惠民演出2333场(完成率156%)。每张惠民卡价值400元,每位市民仅需100元就可进行申购。各县(市、区)文旅部门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发放了一次性文化旅游惠民券30余万张。

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主客共享美丽新家园

今年以来,唐山聚焦建成省内第一个“把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打造北京游客周末休闲旅游目的地,真正走出了一条紧扣唐山实际、彰显唐山风韵、具有唐山特色的新路子。

提档基础设施。培育长城旅游路等风景道、绿道,建设交通标识、房车营地、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唐山市全域旅游服务保障体系专项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提出了旅游标识体系规范化建设等10项重点工程,提升全域旅游服务保障设施,进一步打造文旅产业竞争优势。

丰富消费供给。重点打造南湖·开滦景区、唐山百年时空走廊、开平花海、河头老街等,建设城市会客厅;谋划推出五彩研学、唐山味道、博物馆游等10条特色旅游线路;研发文创商品产品。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助力经济大盘稳定,以创建为抓手和切入点,消费环境、服务供给不断优化提升,组织了非遗购物节、“相约凤城·嗨购唐山”夏日消费季等文旅促销活动,统筹省、市财政资金413万元,整合28家优质文旅企业产品资源,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还评选出市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5个和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个,4家单位获评省旅游休闲街区(全省15家)、2家单位进入省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名单(全省7家),有力拉动了全市的文旅消费。

推动文旅智慧化。持续完善全域智慧旅游“一中心三平台”、文化服务云建设,建设智慧景区、智慧文化场馆、便捷数字网,让“指尖”提出需求、“云端”体验成为时尚。2022年,全市3家单位获评省级智慧景区示范点、4个项目入选河北省智慧文旅创新案例。

打造中华文化地标,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在中华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与地位。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举措。

长城在唐山市绵延228.4公里,穿越了遵化、迁西、迁安三县(市)。依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唐山段)建设保护规划》,唐山市正在按照“1个管控保护区、5个主题展示园、10个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35个传统利用区的整体架构”,积极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和数字再现5大工程建设,构建“一轴四段五园十带十区多点”的唐山段总体布局。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唐山段)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共谋划了3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9.67亿元,已完成投资22.64亿元,其中7个已完工。目前,长城(唐山段)沿线还建成了禅林寺、白羊峪、青山关等A级以上景区22个。

长城山水旅游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迁安、迁西、遵化以承办唐山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集聚了项目引领、城市转型的发展动能,开发了以长城为背景的中唐·天元谷、龙井关、古温泉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初步支撑起“一带引领”(长城山野休闲带)、“四区联动”(皇家文化体验区、乡村休闲度假区、山地生态运动区、城市休闲娱乐区)的全域旅游格局。同时,三地还持续谋划做好“长城人家”民宿建设,引导长城文化主题民宿、特色餐饮、土特产品等业态,向白羊峪、李家峪、青山关、马兰峪等村镇聚集,打造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

为给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提供有力文化支撑,迁安市成立古长城文化研究中心,编纂《边乡长城——迁安行》图书,组织开展“边乡长城”助力冬奥等活动;遵化市推出“巡迹古长城”二日游线路,将禅林寺、鹫峰山、凤凰岭长城、金融街古泉小镇荟萃一体,对长城文化进行广泛宣传推介;迁西县成立长城文化研究会,开设“迁西长城文化公园”微信公众号,举办“寻找最美长城守护人”“我为长城添块砖”等活动。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动力和重要抓手。

近年来,唐山市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涵养乡村文化生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把公共文旅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适度向乡村转移,以打造“乡村文旅服务中心”为抓手,加快建设新时代乡村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激活乡村“沉睡”资源,将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唐山结合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实际,谋划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思路,打造城市文化旅游与乡村原生态特色文化旅游互联互动互补的新格局。编制并发布唐山市地方标准《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该标准为全国同类首例,填补了国内空白。迁安市山叶口村、遵化市山里各庄村、迁西县马家沟村、曹妃甸区十里海河豚小镇和丰南区王打刁村5家试点成功创建了“乡村文旅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该中心已经发展到16家。同时,唐山市着力培育“唐乡生活”,正在打造山里各庄乡村振兴综合体、云天漫步、归巢部落等一批具有辨识度的乡村文旅品牌。

唐山乡村旅游“十百千”工程深入推进,培育了迁西栗香湖、花乡果巷小镇、迁安长城绿道等10个乡村旅游聚集区;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发展的产品支撑,指导旅游市场活跃的重点旅游景区、旅游村镇范围内的农户,开办农家餐饮,开展住宿经营,全市已经培育较为成熟的农家乐经营主体近1100家。策划举办的“玩儿转唐山——唐山最美”、十大“淳美乡村旅游点”、十大“恬美农家乡村酒店” 等大型评选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市场影响。2021年唐山乡村旅游接待达到1500万人次,综合收入51亿元。

打响工业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工业旅游名城

唐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百年工业之路,给唐山带来了新的文明,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今,该市又以文旅融合的创新机制,插上了再次腾飞的翅膀。唐山南湖高大挺拔的铜雕塑——丹凤朝阳,作为唐山地标性建筑之一,见证了这片工业废墟地嬗变为城市会客厅的奇迹,也吹响了全市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的号角。

中部工业文化旅游区着力打造了一批核心工业旅游项目。盘活了中国铁路零公里起点等国宝级资源,对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单位——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功能进行拓展,新建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机车博物馆等项目,更好地展示了中国路矿之源走过的历史遗踪;唐山启新水泥厂是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在工业遗存之上开发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新业态项目,深入挖掘中国水泥文化;高水平规划建设了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吸收国际国内工业博物馆最新设计理念,充分展示了唐山工业历史和工业文明;新建中国·唐山陶瓷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场景还原等形式展示了唐山“北方瓷都”的发展变革。与此同时,南湖景区实现华丽转身,2016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此成功举办,南湖影视基地、唐山大剧院、唐山图书馆、唐山宴饮食文化博物馆等相继在这里投入使用,至此,“南湖时代”以其富丽的旅游场景盛装启幕。

为了打造唐山“工业旅游城市”的名片,彰显唐山独特的工业文化,重新布局工业旅游中国铁路零公里起点,对水泥工业遗存、陶瓷文化等资源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先后四届主办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大会,凝聚了全国工业旅游资源,提高了唐山工业旅游名城品牌的认知度。同时,将工业旅游纳入旅游目的地营销大战略,通过主办唐山旅游文化节、“五百+”系列推广、第21届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等,树立起唐山工业旅游的“领军形象”,“工业旅游名城”品牌也日益鲜明。

2023年,唐山市文广旅局将紧盯“建设文化强市、打造北京游客首选旅游目的地、树立可信可爱可敬唐山形象”三大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承办第七届全省旅发大会、举办第十二届评剧艺术节、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五件大事要事,抓实“搭建新平台、壮大新产业、建设新家园、缔造新生活”四项具体任务,构建“锻造优良干部队伍、营造优良发展环境、塑造优良文旅形象”三优保障体系,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唐山场景文旅新篇章,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续写“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的文旅生动实践。

2022-12-28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19968.html 1 唐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文旅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