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霍少轩)“工资已经到账,我的心终于踏实了,感谢您的帮助。”近日,安新县信访局副局长单召辉收到这样一条短信。发短信的是刘苗,安新县某农业项目的一名外地务工人员,此前由于承包商欠薪,家里没了经济收入。
“得知欠薪情况后,我们及时协调这个农业项目的甲方单位和安新县劳动监察部门,督促承包商解决问题。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工人们拿到了工资,还继续留下来干活,后续项目也得以顺利进行。”单召辉说。
近年来,安新县把畅通信访渠道作为了解企业和群众困难的前沿触角,靠上去做工作,沉下去摸情况,请进来听诉求,围绕安新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帮助群众讨薪,协助企业解决疫情应对、经营困难、资金短缺、劳动力不足等“急难愁盼”问题,得到群众认可,助力企业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特别是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等不利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市场主体纾危解困,安新县信访局工作人员主动深入基层调研走访,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积极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同刘苗一样,安新县大珠小珠商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倩此前也因为钱的事儿发愁,她的公司依托旅游业,主要从事安新县特色手工艺品的制作和售卖。“我们的产品大部分面向外地游客,由于疫情影响,旅游景区不开放,没了客源,钱没挣到,还得支付工人工资和原材料费用,货品也积压严重,当时心理压力特别大。”张倩说起当时的境遇,心有余悸。
“在走访的时候,她向我们反映困难,希望政府能够提供帮助。我们根据相关政策,协调县就业服务局,最终争取到了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贴息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安新县信访局局长刘小丛说,“同时,为扩大产品销路,我们会同县就业服务局组织大珠小珠商贸公司参加‘我为河北代言’邮储银行杯2022年电商创业赋能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借助优秀网络主播为其生产的莲子手串等产品进行直播销售。”
如今,张倩已经渡过了难关,经营逐渐恢复。“多亏了信访局工作人员雪中送炭式的帮助,正是他们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对接相关部门解决问题,我才能继续经营下去。”张倩说。
近年来,安新县持续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实行“星级创建”“六个日”“信访代办”“接访变下访”等工作举措,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走进田间地头,走向百姓心头,主动解决困难、化解矛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今年以来,安新县通过信访渠道为困难群众和企业解决问题286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实现了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两个100%,满意率达到99.15%。
农业产业项目在谋划实施中,涉及两个乡镇的大批土地流转。由于部分村民对相关政策了解不深,项目进度受到影响。为让村民们打消顾虑,安新县信访局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及乡镇政府进行沟通,充分发挥村级调解员、代办员的作用,挨家挨户讲解政策,解答疑惑,逐渐消除了村民们的抵触心理,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完成。
“之前确实没把政策理解全,总觉得吃亏了,信访局的同志上门讲政策,算细账,现在我弄明白了,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大王镇的村民王亚鹏说。
“信访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企业群众,是社会矛盾的化解剂,是职能部门掌握市场主体情况的重要渠道,也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纽带。我们要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看待谋划信访工作,继续坚定落实国家和河北省的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开展更多暖民心、惠民生的务实帮扶行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平稳向好。”刘小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