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2版:时政经济

大山深处咖啡香

位于半山坡的“羊圈咖啡厅”成为网红打卡地。记者 李元华 摄

段秋杰(左)请北京客人品尝当地特色茶。记者 吴苗苗 摄

□记者 郭庆敏 吴苗苗

“你们没想到吧,山村里居然有这么洋气的咖啡厅。”在涞水县南裕村,曾经在外打工的陈楠楠,如今回到村里,成了“羊圈咖啡厅”的一名“管家”。

见到记者,她一边打招呼,一边擦拭桌子:“党的二十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鼓舞了干劲。这几年,村里发展民宿产业,村民们通过创业就业实现了增收,摆脱了贫困。看来,这条路是走对了。”

位于大山深处的南峪村,毗邻野三坡景区,距离北京只有100多公里,但村口的一条河却增加了人们进出的难度,而且,村民人均只有半亩多“靠天收”的耕地,日子过得并不富裕。2012年之前,村民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到2000元,全村224户人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52户。

那时,陈楠楠和村里的很多人一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由于文化水平低又没有技术,她只能在外面做些简单的工作,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留在村里的一些人,开始养羊,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羊也卖不上好价钱,同时,四处游荡的羊还啃树吃草,破坏植被。

“这个咖啡厅是在羊圈的旧址上建起来的,所以叫‘羊圈咖啡厅’。”陈楠楠对记者说。

南峪村的转机出现在2014年。当时,张涿高速公路开通,在野三坡景区的第一个出口就是南峪村。于是,村党支部决定:筹措资金,修路搭桥,打开南峪村发展旅游的通道,借助地理优势,发展民宿产业。

2015年,南峪村和帮扶单位一起,开始打造“麻麻花的山坡”民宿。“我们把村里的十几套闲置房屋进行了装修,为游客提供高标准的食宿服务。”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介绍,招聘民宿管家时,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户。

听到招聘民宿管家的消息,陈楠楠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她被安排到咖啡厅工作。“高峰时,咖啡厅一天要接待三四十拨客人。”陈楠楠说,她每月能收入3000多元。

“这里空气清新,抬头就能看风景,真好。”来自北京的客人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最近住在“麻麻花的山坡”,每天都要到咖啡厅里坐一坐。

“‘羊圈咖啡厅’是2019年建成的,当时,是作为民宿的配套设施。”南峪村负责民宿管理的段秋杰告诉记者,随着咖啡厅等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来南峪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村民开始翻修房屋,做起民宿生意。目前,村里的民宿有60多家。

在咖啡厅工作的陈楠楠也心动了,2021年,她把自家新建的房屋办成了民宿。“我在咖啡厅工作,积攒了不少经验,把这些经验用在民宿服务上,一定有效果。”陈楠楠说,今年夏天,她家的民宿陆续接待了100多位游客,收入达10多万元,“一边在咖啡厅上班,一边帮家人打理自家民宿,虽然很累,但不用出村就能挣钱,比原先在外打工强多了。”

比陈楠楠的“强多了”感受更深的,是南峪村村民蔡景兰。如今,她在距咖啡厅不远的“麻麻花的山坡”4号院里做管家。几年前,老伴患上尿毒症,治病花了不少钱,一家人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见到记者,蔡景兰连忙停下手里的活:“咱们又见面了。这几年,你们每年都来我们村采访,我们的生活每年都有新变化。”

“麻麻花的山坡”招聘管家时,蔡景兰已经超龄,但村里考虑她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放宽了录用条件。“在这里当管家,除了每月1950元的基本工资外,每接待一拨客人还能增加绩效工资50元,算下来,每个月的收入大概在3000元左右。”蔡景兰说,村里发展民宿,让她有了稳定收入,再加上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老伴治病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了,“老伴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孩子们也都工作了、成家了,日子越来越好。”

日子越来越好的,不只是蔡景兰。通过发展民宿产业,目前,南峪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1.8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南峪村通过发展民宿产业,村民人人有股份、年年能分红,全村四分之一的人吃上了“民宿饭”,昔日的贫困小山村变成了富裕富足、宜居宜业的新乡村。

“眼下,我们正在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段春亭介绍,接下来,他们打算对村里的民宿进行规范升级,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村里的一家民宿已经通过了国家乙级民宿评定,为其他民宿树立了标杆。”

【专家点评】

走进南峪村,看到人们通过民宿产业摆脱贫困后脸上幸福的笑容,不由感慨,要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关键还得靠产业振兴。只有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拓宽空间。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发展,无疑给农民指出一条致富新路。“羊圈”竟然能和“咖啡”联系起来,这个来自咱们农民自己的创意真是太有意思了,不得不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农民发挥重要作用。南峪村的实践非常成功,你看,这不就很好地吸引人才回到了家乡,促进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让全村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教研处副处长李大明)

2022-11-23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17279.html 1 大山深处咖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