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光明 通讯员王黎明 于杰)“稻蟹之乡、美景相映”,这是丰南区柳树瞿阝镇韩家瞿阝村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丰南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聚焦“建强堡垒、锻造队伍、做强产业、普惠民生、培育乡风”,全力描绘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一幅幅幸福小康的美好图景在眼前展开。
建立最美战斗堡垒。丰南区实施阵地提升、后进转化、晋位升级三项行动,筑牢乡村振兴组织堡垒。推行阵地建设“一心三区”模式,围绕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建设,科学分设办公区、学习区、活动区,打造集便民服务、生活保障、农经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建造“党建广场”“党建主题公园”,与党群活动服务中心院内的“党员之家”“党员活动室”形成了内外协调、融为一体的“党员教育基地”;附近的企业、学校经常组织工人、师生参观学习。依托村级综合服务站,强化“红色代办”队伍建设,从“村民跑腿”转为“党员跑腿”,逐渐形成代办服务事项清单,明确责任人与办理时限,建设党建引领的“生活服务圈”。
组建最美党员队伍。丰南区以“选好领头雁”为着力点,打造乡村振兴一线先锋队。目前,全区50岁以下村党支部书记占61%,其中致富能手达到67%。实施“能人回引”工程,成功吸引1890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创新农村党员公开承诺、定岗、定责、定星的“一诺三定”机制,推行“1+10”党员联户等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该区的越支一村党支部组建14支“旗帜”党员志愿服务队,探索“点单式”服务,形成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闭环,开启了党建引领服务惠民的新模式。
发展最美致富产业。丰南区找准“路子”、开好“方子”,大力实施集体经济“10万+”和品牌强农计划,推行10种增收模式,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在全市提前完成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清零目标。通过党委搭桥、支部跑办,成功注册了“丰南西红柿”“丰南胭脂稻”“黑沿子毛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同时,实施支部帮富、头雁领富、党员带富三项工程,引进果蔬种植、水产养殖、光伏发电等项目107个,激活农村党员创业项目125个,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倍增效应。该区西葛村党支部建立“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联合发展模式,投资1200万元建设52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域内龙头企业为带动,领办“惠臣之家”合作社,吸纳水稻种植户百余户,签订长期订单合同,构建了“产供销”一体化体系,实现了农民稳步增收。
谱绘最美群众生活。丰南区坚持把生态建设纳入每个基层党组织党建成效的“评价单”,按照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出动、党群互动“四动”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清洁家园当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用“党旗红”守护“生态绿”。该区韩家瞿阝村党支部全方位改善村容村貌、推进卫生整治。蛮子坨村党支部引导党员家庭率先垂范,带头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户,展现党员家庭文明风采,带动群众积极响应号召,形成了“比学赶超”竞相参与的创建热潮。
培育最美乡风文明。丰南区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监督委员会和村规民约“四会一约”乡风文明监督体系,创新提出农村干部要按规章流程办事、不准感情用事、不准推诿扯皮、不准欺上瞒下的“一要三不准”作风标准,开展“七星联创”示范户评选,引导党员、群众争当良好乡风家风的践行者。同时,以“群众说事室”为抓手,建设群众说事评理的平台。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村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