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洪义 徐林娇
盐山区位优势明显,距天津110公里,距黄骅港仅38公里,半小时可以出海,1小时可以登机,素有“冀鲁枢纽”“京津门户”之称,是名副其实的港口腹地,具有近港近京近雄区位优势。近年来,盐山县紧紧围绕加快农业现代化,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政治使命,坚守不返贫的底线,以发展产业和稳定增收为重点,走好走稳盐山路径,打造乡村振兴“盐山样板”。
坚持高位推动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今年以来,盐山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不折不扣地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脱贫成效突出。建立“县委常委会牵头抓总,政府常务会研究措施,领导小组协调推动,各方具体落实”的扁平化工作体系。今年以来,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巩固脱贫成果工作12次,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巩固脱贫成果工作13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14次,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精准指导、精准落实的作用。
盐山县先后出台了《盐山县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关于印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系列文件的通知》《盐山县发展特色产业实施意见》《盐山县2022年农业特色产业巩固提升工作方案》《盐山县“十四五”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规划》《盐山县银耳工厂化生产项目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力量,明确项目用地、资金来源、建设管理、收益方式等,以制度规范提升银耳种植标准化、科学化水平;出台深化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1+N”系列方案,采取市场带动、产业帮扶、财政补贴等有效举措,按照“调研、实验、推广”的三步走模式,为全县特别是示范区产业振兴提供了保障。
聚焦示范带动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在盐山县,通过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加快形成示范引领、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2年,盐山县获批沧州市唯一一个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围绕打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样板、产业联农带农的样板、资产有效管护的样板、资金高效使用的样板、部门协调联动的样板”这一目标,聚全县之力进行创建。示范区占地3.3万亩,涉及韩集镇和千童镇共34个村,人口3.7万,其中脱贫户222户432人。项目总投资33620.67万元,整体规划为“一轴、一核、四区”,重点打造以后韩为核心的产业振兴示范片区,以王古宅为核心的生态振兴示范片区,以薛堂为核心的组织和人才振兴示范片区,以南街村为核心的文化振兴示范区。示范区创新政府引导、企业带动、金融助力、群众参与四项机制,充分盘活群众闲置房屋和废旧宅基两类资源,变废为宝,发展银耳产业,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实现了企业有效益、村集体有收益、群众有利益。示范区产业项目依托三家龙头企业带动,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同时示范区积极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衔接示范区建设。其中撬动社会投资4809万元,争取债券资金9980万元,政府各部门投入3328.82万元,金融投资9000万元,有效促进了衔接示范区的快速发展。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村均增收7.6万元,34个村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并全部达到省级美丽乡村验收标准,同时带动劳动力就近务工1000余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示范区建成后,效益显著,具有很强的可复制、可推广性。一是从经济效益看,示范区内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59万元,人年均增收2800元,增长率20%,明显高于示范区外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二是从生态效益看,34个村全部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容村貌、人居环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乡村治理水平快速发展,生态效益突显。三是从社会效益看,示范区建成后解决了1000余名劳动力就近务工,同时带动示范区及周边群众发展农产品、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给更多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下足绣花功夫
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产业振兴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示范区创建针对乡村普遍存在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坚持全域规划,多元发展,汇聚起产业振兴的“源头活水”。
“是党的政策好,‘1314’银耳种植新模式给俺们带来了新希望。”盐山县薛堂村种植户薛东营边忙边介绍着银耳种植的经验和效益。
今年,盐山县政府出台了《盐山县银耳工厂化生产项目实施方案》,以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沧州恩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千户银耳种植工程,开发银耳智能车间和“1314”银耳种植两种模式。一是到村带户智能车间模式,利用村内废旧宅基,政府投资5344万元,全县计划在24个村新建银耳种植车间109个,建菌棒生产、废旧菌棒处理、银耳烘干车间各1个,项目建成后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出租给恩际公司经营,优先招聘脱贫户和监测户务工,村集体年收益293.92万元,村集体对每年的租金收益进行二次分配,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脱贫户(监测户)增收。二是“1314”模式,即一个农户,提供三间平房,投入一万元作为押金(3年后归还),年收益4万元。对于资金困难的农户,由建行提供“银耳贷”专项贷款服务,公司负责提供设备、技术、供应菌棒,回收产品;农户负责菌棒的摆放、管护、银耳采摘,每棒收入代培费1元。该项目为银耳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开发的初级产品有鲜银耳、干银耳和银耳花,同时研发了系列银耳深加工产品,多项产品取得有机认证。营销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渠道数字化模式,目前与好利来、娃哈哈、中石油等公司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在京东、天猫、淘宝、拼多多、832平台及快手、抖音平台销量持续增长。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盆景”容易,打通“全景”不易,乡村振兴重在全、难在全,关键也在全。盐山县坚持把建设示范区的千钧重担化为百倍努力,力求走出全域全面振兴新路径。盐山县不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不断提高领导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根本保障,实现了企业有效益,村集体有收益,农户有利益的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