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深度

三部门重拳出击治盲区

打“弹”除“霸”立规矩

新华社发

“世上最了解你的,也许不是家人,而是弹窗广告。”社交网络上,一位网友这样说道。

互联网时代,手机成瘾,然而弹窗信息“霸屏”、广告顽疾挥之不去。很多人在使用手机时,经常会遇到“霸屏广告”的困扰。手机反复弹出广告,既无法关闭又找不到源头,甚至被无端扣费。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定》旨在加强对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规范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霸屏广告”为何不请自来?

打开一个网页,就会不断跳出弹窗广告;消费者浏览过某类商品,相关广告就会源源不断推送而来;明明下载的是工具类应用软件,却被不法分子植入了恶意代码,用于监听和强制弹窗;不请自来的广告,甚至想关掉都难……弹窗广告是“精准营销”还是“精准骚扰”?

“弹窗广告本质是一种行业内通行的市场营销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弹窗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如果无法一键关闭,包括关闭一个弹窗广告后隔一段时间又弹出同样内容的广告,都属于违法行为。”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

实际上,通过主页劫持强行为弹窗广告“加戏”,只是网络广告乱象的冰山一角。很多弹窗广告花样百出,常常让人防不胜防。比如,很多用户反映,自己的手机总是在商场等公共场合连接到毫无用处的WiFi,并莫名其妙收到广告弹窗。

如果你也遇到过类似情况,那很可能是因为走进了“WiFi探针”设备的覆盖范围。近年来,“WiFi探针”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网络营销界悄然兴起。它通过获取用户手机地址收集用户信息,然后冒充用户连接的WiFi,在手机界面投放无法消除的广告,并且强制性弹窗呈现。

今年63岁的李女士退休后成了“手机控”,但莫名其妙的“霸屏广告”却严重影响了手机的正常使用,甚至被无端扣费。“不明来源的广告、微信、电话,都不知道怎么来的。”

在农村务农的王先生平时会用智能手机网购,但不知何故,手机总会弹出一些莫名的第三方购物链接。“不论点击什么,它都给你打出来广告,很难关闭。”

还有些用户遭遇到更严重的问题。上海用户吴先生的手机此前突然开始自动播放广告且无法关闭,杀毒重启后,广告播放频率不降反升。吴先生送修手机时被告知,自己的手机信息系统已被劫持,他遂前往上海闵行区莘庄派出所报案。警方发现安装在吴先生手机内的3款工具类应用软件中被不法分子植入了恶意代码,可用于监听和强制弹窗。

技术手段方面,“暗埋”恶意代码隐蔽性强。记者了解到,受“霸屏广告”侵扰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安装了某些来路不明的天气查询、系统清理、铃声彩铃、文件管理等类软件之后。

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莘庄派出所案件办理队队长钱宁告诉记者,不法分子往往会先制作一款下载需求很高的应用软件作为“钓饵”,将恶意代码“暗埋”其中。

“为增强迷惑性,不法分子还给恶意代码设置了‘潜伏期’。被下载安装后经过一段时间再启动弹窗霸屏功能。此外,不法分子也会为非法应用软件设置图标隐藏、进程隐藏功能,让用户无法发现弹窗广告源头。”钱宁表示,相关操作迷惑性很强,普通用户难以及时发觉。

新规施行动了谁的“奶酪”?

“霸屏广告”已经肆虐多年,为何至今无法消除?“霸屏广告”问题似“牛皮癣”反复发作,与其治理难度较高有关。

在百度搜索“弹窗广告推广”,映入眼帘的是数条声称可以提供推广营销服务的链接。

记者打开其中一条,发现该平台拥有业务优势、广告类型、成功案例等多个版块。在业务介绍中,该平台声称可以借助搜索和资讯流推荐,收集用户意图和行为数据,形成超过200万种特征的精准“用户画像”,识别每一位用户真实需求及兴趣爱好。在实时捕捉用户行为的基础上,实现覆盖60万家网站、手机应用联盟资源,横跨个人电脑、移动、交通、电视多屏的精准一站式广告投放。

“营销公司手里搜集掌握了大量用户信息,用户在各网络平台上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员工对记者表示,简单的一张“用户画像”,背后是一条网上黑色产业链。弹窗广告成本低、投放量大、治理难,借助所谓的“大数据”技术,部分广告还实现了“精准推送”。作为一种时兴的网络营销手段,弹窗广告成为许多互联网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

据警方技术人员介绍,不法分子给非法软件设计了大数据画像功能,他们发现中老年用户对广告耐受度更高,往往会对他们的手机采取最为频繁的广告推送策略,加重侵扰程度。“老年用户的网络安全警惕性偏低,同时维权意识和能力又比较弱,更容易受侵害。”

此外,据警方调查,不法分子常斥资在一些高流量网络平台上投放广告,利用平台监管漏洞,对其已“暗埋”恶意代码的非法应用软件进行扩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然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似乎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据办案人员介绍,此类不法分子多从事广告投放业务,他们通过引诱用户下载“暗埋”了恶意代码的应用软件,劫持设备系统,增加广告播放量牟取不法利益。“相关行为已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如何“斩断”非法利益链?

于9月30日开始施行的《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对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规范和管理进行了细化。着力解决利用弹窗违规推送新闻信息、弹窗广告标识不明显、广告无法一键关闭、恶意炒作娱乐八卦等问题。

《规定》划出了更清晰的监管红线: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或者影响用户关闭弹窗;弹窗推送广告信息的,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和关闭标志,确保弹窗广告一键关闭。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表示,弹窗广告乱象已成为严重影响手机用户网络体验的普遍现象,新闻类和商业类弹窗信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第一类情况就是扰乱正常的新闻信息传播秩序,主要表现在违规推送信息;第二类是商业类,最主要的表现是对用户的算计,它会针对你的需求、弱点进行干预,导致用户个人决策出现偏差和信息茧房,甚至商业陷阱、刑事犯罪。”

王四新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我国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越来越多元化。目前来看,弹窗信息服务的规范和治理,主要面临的难题是市场量太大。

王四新认为:“用户数量大, 任何弹窗类的服务,它都可能变成产业。个别情况下,它会对社会的正常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从门户进入到移动时代以后,我们发现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山头是越来越多了,服务的形式基本上都依托APP,它从弹窗获取不当利益的主题太多了。”根据新规,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合理算法设置、规范广告推送、杜绝恶意引流等9个方面要求,并要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

在王四新看来,新规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其中规范和治理的主线很明确,即新闻类和商业类。此外,很多治理措施接地气,回应了当下弹窗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利用娱乐八卦等来恶意炒作,败坏社会风气,这都是当下比较关心的社会问题。我们还注意到,它特别注重构建一种新的良性的用户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施加一些义务或者责任给这些服务提供者,让消费者更主动、更便利地排除不良信息的引导,甚至一些不良算法对消费者的过度算计。”

此外,为提出更有力的惩治措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中,还对广告活动中各主体的责任做了更明晰的划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赵精武表示,《征求意见稿》的思路是进一步明确:对于“霸屏广告”这类“无法一键关闭”的违规弹窗广告,广告主要承担法律责任;对欺骗、误导等诱使用户点击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次《规定》强化了对于“弹窗问题”的监管力度,提出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关于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公众投诉举报。同时鼓励和指导互联网行业组织建立健全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行业准则,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网信部门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协作监管等工作机制,监督指导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依法依规提供服务。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网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莘庄派出所案件办理队队长钱宁也提醒广大手机用户,下载手机软件要到正规手机软件应用市场下载,不点击来源不明的网络链接;遇到“霸屏广告”,应第一时间用正规软件查杀可能留存在手机中的木马,或就近向公安机关求助。

(本报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央广网、法治日报、河南日报等)

2022-10-09 三部门重拳出击治盲区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14392.html 1 打“弹”除“霸”立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