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白田田 柳王敏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问计于民。10名代表先后发言,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副校长盘玖仁就是其中之一。他向总书记反映偏远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短板”:首先是教师数量不足,存在结构性缺编;其次是条件艰苦,好的老师留不住。
“你反映的问题很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回应道,“昨天我去看了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学校里有教学楼、宿舍和食堂,营养午餐是免费的,孩子们很开朗,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普及化的问题,但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又突出出来。‘十四五’时期要着力解决这个问题,要好好研究。”
从大山脚下的湖南省常宁市城区出发,车沿山路行驶1个多小时,不知转了多少个急弯,爬了多少陡坡,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终于出现在眼前。
1993年,17岁的盘玖仁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三尺讲台,一干就是近30年。这个“起风的地方”,见证了两代人的坚持。
“我们这儿不是‘好老师留不住’,而是‘好多老师留不住’。”盘玖仁感慨。学校老师来源主要是公费师范生和“顶岗”实习生,合同服务期一到,大多要进城。2位在岗在编老师,180多个学生,这是七八年前最捉襟见肘的时候。
让教师们愿意来、留得住,不仅要靠感情,也要把待遇、环境尽可能改善。在他的书桌里,保存着一沓发言材料,内容都是关于增加高寒山区教师津贴、提高乡镇少数民族学校教师待遇、职称评定向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和偏远农村教学点倾斜……作为湖南省政协委员,盘玖仁这两年一直在调研、在呼吁,很多建议得到了采纳。
在他和其他政协委员持续呼吁推动下,今年乡里新建了6座移动通信基站,老师们可以用上网络资源。快递的问题,列上了新的任务单。
基层代表座谈会之后,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回到瑶乡,盘玖仁觉得身上更有劲儿了。“我向总书记报告的是多年来的心里话。那天之后我更认定了未来是有希望的。”盘玖仁对记者说,这让他坚定了想法,要为瑶乡山村多培养一些人才。
夕阳西下,凉爽的风吹过杉树林和竹海。记者问盘玖仁,是如何理解乡村教师这个职业的?
“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盘玖仁想了想,语气平缓而笃定地说,我们就是一盏不那么明亮的路灯,没有耀眼的光,但一直努力给孩子们前进的路照得亮一些。
(据新华社长沙10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