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晓慧
2020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2099万人,比2012年增加807万人,年均增长6.3%,新业态成吸纳就业的主体;2021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82526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8.8%……河北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着力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平均工资稳步增长。
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就业结构优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2020年,全省全部就业人员3671万人,占全部人口的49.2%。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保持在较低水平。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城镇化率大幅提高,2015年首次突破50%,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60.07%,比2012年提高13.47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镇就业人员增长速度快于乡村,城镇就业比重逐年提高,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转变。2020年城镇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57.2%,比2012年提高25.4个百分点。
第一、二产业就业人员逐年减少,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加,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随着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调整转变,带动了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12年的34.9%下降到2020年的22.2%,第二产业由34.3%下降到31.9%,第三产业由30.8%提高到45.9%。从2016年开始,呈现“三二一”格局,就业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合理。
就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吸纳就业能力大幅提升。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城镇国有、集体单位就业人员266.9万人,比2012年减少86.7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7.6%,下降9.4个百分点;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294.3万人,占52.4%,提高9.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就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2020年,全省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62年,比2010年提高0.99年。全省高中(含中专)以上学历占全部就业人员的33.8%,比2010年提高13.6个百分点。其中高中(含中专)占15.1%,大学(含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8.7%,分别比2010年提高2.6和11.0个百分点。
新业态成吸纳就业的主体。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兴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成为稳就业和促就业的新引擎。2020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比2012年增长153.3%,年均增长1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2012年增长110.3%,年均增长9.7%。
平均工资稳步增长
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宽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2021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82526元,比2012年增加43868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长8.8%。
工资改革见成效,六成行业增长翻倍。2021年,全省19个行业门类中,有12个行业平均工资与2012年相比增长超1倍,有11个行业增长超全省平均。分地区看,全省11个设区市中,有9个市与2012年相比增长超1倍,其中保定(含定州、雄安新区)增长最快,增长130.0%,年均增长9.7%。衡水和石家庄(含辛集)增长超1.2倍,分别增长127.6%和120.4%,年均分别增长9.6%和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