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刘柯旋)金灿灿的油葵、红彤彤的高粱、沉甸甸的谷子、洁白的荞麦花……金秋时节,徐水区瀑河乡广袤的原野色彩斑斓,庄稼丰收在望。游客们穿行其中,拍照打卡,尽享田园之乐。
在环瀑河水库8600亩的苒茂农业观光园内,负责人刘小静正带领工人们采收中药材鸡冠花。“这种花不仅造型好看,能美化环境,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观光园里还有荆芥、桔梗、菊花、板蓝根、水红花等1000亩中药材,550亩高粱,1000亩优质小杂粮,3000亩玉米,200亩蔬菜,都是订单种植项目,不愁销路。”刘小静介绍,这些中药材和农作物收获后将按合同直供省内外制药企业、酿酒厂、大型商超,由于品质好、规模大,所以收购价格不菲,周边百姓也纷纷赶来参观,要求引种。
瀑河乡地处浅山丘陵与平原过渡区,紧邻给雄安新区白洋淀供水的瀑河水库,当地重点发展山体绿化、生态种植、观光农业。今年年初,苒茂农业科技公司以每亩1000元的标准,流转该乡山前坡地、库区周边零散地,平整成方,硬化路面,购置农业机械和喷灌设施,建成了苒茂农业观光园,与农业、科技部门合作,标准化种植经济作物和优质粮食作物。
背靠青山,面朝水库,依托便捷交通和良好生态条件,苒茂农业观光园按照旅游景区格局、现代园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设置林荫步道、滨水游廊、各色花海、亲子乐园,建成集观光休闲、劳动体验、采摘认养、耕读研学于一体的农耕园区,园内有花有果,宜游宜食。借势第五届保定市文旅大会,该园区加大宣传推介、品质提升力度,吸引了大批游客,让当地群众看到了新型发展模式、绿色发展道路的广阔前景。
“我们村有1000多亩土地流转到园区,年轻人进城工作,村里有100多名中老年劳动力到园区务工,浇地、除草、日常管理,活儿不累,还学到了技术,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大伙儿心里着实高兴。”瀑河乡贾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文平介绍,有些村民做起了业余导游,介绍家乡美景美食,还有十几个年轻人回村准备开农家乐、采摘园。
培育好风景,带来好“钱景”。“我们将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秋后农闲时节,我们会举办中药材和现代农业栽培管理培训班,动员周边村民学习新技术,对接国内外大市场。”刘小静表示,该公司将继续引进适合山区、半山区种植的高优特新作物品种,试种成功并找到稳定销路后再向周边乡村推广,让百姓种得省心、卖得安心,让更多农民在扮靓山乡、美化田园的同时增收致富。
苒茂农业观光园是徐水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持续增加林田水路基础建设投入,改善村庄、田园面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同时,依托当地资源,采取“公司+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发展高效种植、特色产业、生态旅游,农区变景区、乡道变健道、培育“新农人”,推进一二三产和农旅融合,开辟产业兴、环境美、人气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