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娇莹
〉〉编者按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章规定和党中央统一部署,全国38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2296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具有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是经各级党组织逐级遴选产生,肩负着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重托,凝聚着全党的意志,承载着人民的期望,将光荣地出席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中很多是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党员。本报从即日起开设“二十大代表风采”栏目,重点介绍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学习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
袁雅冬很忙,查房、出门诊、讲课、带学生……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医护和病人,都习惯了她过快的语速和匆匆的脚步。
这位忙碌的大内科主任,是医生,也是教授;是全国先进工作者,也是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如今,她又多了一个新身份——河北省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
“今天感觉怎么样,能咳出来吗?”9月9日早上八点半,记者见到袁雅冬时,她正在病房里仔细询问患者的身体情况,身后除了一起查房的医生,还有几名河北医科大学大五、研一的医学生。
省二院是河北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着临床教学的任务,因此,袁雅冬既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教师。她认为,不做一名好医生,就不能做一名好老师。
作为医生,袁雅冬无疑是称职的,三十多年的从医路,日子是用一次次手术和一个个病人来衡量的。而每次面对疫情和危险之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奋战在第一线,用心、用情、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的生命。
还记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时,袁雅冬率先请战:“我是医生,又是党员,危急面前,哪怕只要一个人,也得我先上!”
那年大年初二,她带队赶赴武汉支援,抗击疫情48天后,交出了所辖病区医护零感染、出院零回头的骄人答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
作为一名教师,袁雅冬特别珍视这个角色,“你身后有一潭水,才能随时给学生舀一碗水。教学生的过程也是在提升自己,发现学生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反思工作。”
“你看这个片子比起之前的有什么变化?”了解几名病人的情况后,袁雅冬带着大家在走廊上开了个简短的总结会,不时向学生提问。医学生的日常就是这样,在课堂,也在病房。
袁雅冬常说,医学是实践科学,是不容错的行业,光念书是念不出来的,需要多看多练。
授课、模拟、临床、考核,袁雅冬参与着未来医学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说要‘放手不放眼’,鼓励学生放手去做,同时也要盯紧他们,随时指出问题,不能让学生形成错误的习惯。”
“你们一定要掌握全面扎实的知识,因为病人不是只带着肺脏来的,他把整个脏器都带给你了。”袁雅冬像“班主任”一样,千叮咛万嘱咐。
回到病房,袁雅冬又细细地问,细细地查,并就患者病情随机点学生来回答。学生们边听边看边记,有不懂的,就在查房结束后请教她。
为患者检查完身体后,她摘下听诊器,习惯性地为其盖好衣服,并掖了掖被角,她说,这是医者的情怀,也是对学生的“身教”。
尽管袁雅冬总是脚步很快,但查一遍房下来,最少也要两个小时。临近中午,她才回到办公室,准备为下午向基层医院的远程授课做最后修改。
推开门,一室馨香,那是袁雅冬曾经的学生、现在的医生们,在教师节到来之际送给她的大束鲜花。
代表档案
袁雅冬,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多年来始终奋战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第一线,发表论文百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荣获多项科研成果奖。2020年初主动请缨驰援武汉,担任省二院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在河北抗疫过程中转战各医院,参与诊治千余名患者。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省优秀共产党员、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