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宝林 通讯员 张铁
体系化运转和闭环管理,解决干部动力、能力、活力问题;资源共享、精准施策,街道经济繁荣;公约自治,文明积分大集活动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表扬……一个常住居民3.8万人,辖6个社区居委会、42个居民小区,中小企业1000余家的主城区街道如何取得如此业绩?“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这是统一各方面认识、提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解决各种难题的有效方法。”海港区建设大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马治国说。
解放思想
点燃干事创业激情
如何正确处理好干事和担责、组织和个人、能干和会干、秩序和民生、传统和现代、亲清和宗旨、重点和难点“七种关系”,关系到每个人的干劲与成长、单位向心力和凝聚力,事关社会治理和谐有序与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的双赢。海港区建设大街街道党工委坚持把思想“总开关”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把在党员干部动力、能力、活力方面下的功夫摆到桌面上,明晰岗位、责任到人,实现体系化运转和闭环管理。
同时,海港区建设大街街道党工委广泛开展干部思想大讨论,领导带头率先革故鼎新,引领思想解放,解决干部不想干的问题。组织开展机关干部大讲堂活动,班子成员带头讲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干部将自己的工作“亮”给大家评,邀请律师讲解物业管理条例等知识。目前,已累计开讲13场,受训900余人次,解决部分干部不会干的问题;由街道纪工委对有可能涉及担责追责问责的事项提前介入、全面把关,对敢干事、能干事和为了人民利益做事的机关干部进行全方位保护,解决干部不敢干的问题。
精准施策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海港区建设大街街道党工委广泛征求企业和居民意见、建议,谋划出台了具有本辖区特点的惠企利民措施7条,并发挥街道区位和人流量大的优势,划定特定经营区域,大力发展夜经济和地摊经济,打造民俗特色街区;建立全方位帮联体系,探索建立街道热线等15件民生实事;对辖区内所有闲置商业用房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按照房屋地理位置、面积、楼层等建立详细信息库,帮助房主与有需求的企业精准对接招商;对辖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由网格长、社区书记、社区分包街道领导“三包联”,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的困难和问题,与秦皇岛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良好沟通机制与合作关系,当好政银企“连心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目前,已开展政银企对接会5场,打造“社区+非公”共建模式,加强街道、社区、企业之间互动,定期发布最新政策、志愿活动等信息,积极开展企业服务进社区、特色美食评选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促进商业繁荣。
党建引领
为民服务新招不断
海港区建设大街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选树典型并大力推广。积极推行居民公约自治、网格志愿者巡查、红黑榜奖惩等机制,天洋雅居等小区居民自治模式基本成型,一些“老大难”问题通过居民自治成功解决,“党建红色联盟”“法润万家”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被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同时,加强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的领导,探索建立了物业问题化解专班,全力破解物业管理难问题。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在宣传党的理论、公益帮扶、移风易俗等方面开展各类活动330余场次,涌现出秦皇社区等一批先进典型。
海港区建设大街街道先后荣获秦皇岛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市级红旗街道党委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