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区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瞄准建设教育强区目标,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本报讯(记者杨雨熹 通讯员孙文琪 刘晓虎 苏立颖)“我一直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陪伴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熟,体验着成长的艰辛与快乐。”在日前召开的丰润区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来自唐山市第七十四中学的郭云峰老师激动地说。
近年来,丰润区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瞄准建设教育强区目标,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了《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该区始终强化教育资金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据统计,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30%以上并逐年提高。教育资金主要用于校园新建改造、完善硬件设施、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其中,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5.5万平方米,多媒体教室、创新实验室投入使用3400多套,全区学校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全覆盖。丰润区被教育部评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越来越多的学生享受更加优质的校园办学条件,拓宽视野,实现全面发展。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有新老师加入,他们大多毕业于重点院校,为我们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激发了学校的发展活力。”迎宾路小学校长周雅会说。
丰润区坚持壮大教师队伍,夯实教育发展基石。2009年以来,通过社会和校园招聘等多渠道招聘新教师2230人,面向重点师范院校选聘新教师287人。与此同时,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在教师培训上,注重教学技能和师风师德双管齐下。开展“校内+校外”多元培训研修,参训教师人数每年均在万人以上,有效促进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大幅提升。聘请教育行风监督员,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东实验小学的戏曲老师张少国正为三年级的学生示范演唱京剧,学生们有板有眼地进行跟唱。如今,东实验小学将特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的重点之一,这也是丰润区推动教育特色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丰润区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彰显特色发展。在课程改革上,自2002年起,丰润区在全市率先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出台了《丰润区学校精细化管理规程》等重要文件,该区课改经验被称为“丰润模式”,在全省推广。在教育创新发展上,自2018年以来,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并持续开展京津冀教育交流,26所学校与京津学校签约合作办学。“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合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教育培训机构全面清零,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在教育特色发展上,“名牌校”“特色校”建设成效凸显,构建起“校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发展格局。
丰润区先后获得“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