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张辛欣 叶昊鸣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在创新链价值链不同环节开展多元合作”“建设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产业链供应链”……近日举行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上,多个部门就下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提出具体举措。
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不断加力的措施为工业经济恢复注入信心,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注入动力。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为经济恢复提供支撑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经济平稳运行就能得到有效保障。今年以来,应对疫情等因素带来的冲击,相关部门靠前指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有效运转。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5批并动态调整“白名单”企业1722家,推动各地2万余家“白名单”企业区域互认;交通运输部加强对重点区域的调度指导,做好产业链供应链跟踪保障;财政金融部门出台多项举措更好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与此同时,各地也推出系列举措千方百计稳产保链。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旧将产业链供应链作为提振工业的主要着力点,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监测调度。
“我们将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供应链有效运转。”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
加大关键领域创新
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强链补链,要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实力和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基础领域创新突破,实施工业强基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努力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以基础电子元器件为例,我们强化与重点产业省市协同,明确产业发展靶向,支持一批电子元器件研发及产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各方积极努力下,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链基本完整,整体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
金壮龙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出台鼓励创新等配套制度措施,并将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坚定扩大开放
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过去几十年,全球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分工格局,各国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金壮龙表示,将坚定不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加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只有深度融合的产业链供应链,才会更具稳定性,更具韧性,基础设施是其中的重要前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
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李国平表示,交通运输部将联合相关部门促进跨国铁路联通,提高国际航空货运和基地物流服务能力,推动国际物流供应链更加稳定畅通。
强化重点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协调。金壮龙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支持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更加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应对变化与挑战,产业链快速调整能力愈发重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江小涓认为,数字技术在其中大有可为,要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提升智能化水平,利用数字技术深化国际合作,增强产业链韧性。
(据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