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

——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新华社记者 熊争艳 刘奕湛 戴小河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国家安全领域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构建新安全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10年来,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实现历史性变革。

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同时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我国不断完善国家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国家安全危机管控机制、国家应急管理机制、国家安全综合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国家安全工作合力和整体效能进一步增强,为动员打好国家安全总体战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我国基本形成了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点、适应我国所处战略安全环境、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10年来,我国政治安全进一步巩固,维护重点领域安全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安全意识普遍增强。

统筹发展和安全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列专章作出战略部署,突出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截至目前,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

10年来,我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近10年来,我国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到2021年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25.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促数字经济发展,推进5G规模化应用;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过去10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中国坚持底线思维,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国家安全工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人民为坚强后盾、力量之源。

经过综合施策、持续努力,全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各领域安全的人民防线进一步巩固。

10年来,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人人绷紧安全这根弦,拧紧头脑中的“安全阀”,必将推动中国号巨轮在时代风云中破浪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筑牢安全保障。

(据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2022-09-22 ——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安全述评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13610.html 1 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