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经济

幸福生活入“画”来

□记者 万前进

这是小村一“景”——每天一大早,馆陶县寿东村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料理完家务,就匆忙来到粮画工坊里开始作画。在这里,她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粮画姑娘”。

按照工坊提供的画作底稿,以五谷杂粮为墨,用胶水做黏合剂,山水人物皆可入画。“粮画姑娘”创作出的一幅幅粮食画,不仅成为当地打造粮画小镇的一张名片,也为村民们的生活晕染了幸福的底色。

“这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画,2012年创作出的第一幅,被美国客商以6万美元买走。”在粮画工坊的展示厅内,张海增指着墙上的一幅粮画告诉记者,“这样一幅画要4个人花8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用了6斤粮食,算下来1斤粮食卖了1万美元。”

这个把粮食卖出天价的张海增,有着“粮画创始人”的美誉。他创办的海增粮艺有限公司也是第一家入驻寿东村的粮画企业。说起他与寿东村的结缘,还要追溯到2014年。

2014年的寿东村还顶着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全村188户713人,其中贫困户就有94户495人。没有资源优势,没有产业基础,苦于致富无门的寿东村遇到了拿着粮画专利,却没有土地办企业的张海增。双方一拍即合,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合作,在寿东村建立粮画工坊,培训村内妇女制作粮画。有了这样能在家门口挣钱的好事儿,寿东村的粮画加工户迅速增长到67户,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村庄、300户村民从事粮画制作。

粮画产业的日渐红火,也让不少村民看到了家门口创业的机会。“我的作品不只是用粮食做,一些草籽、菜籽的颗粒更细,能把画面做得更精致。”在粮画工坊学习了3个月后,村民师献巧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虽然工作室比不上粮画工坊的生产规模,但师献巧在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创新和思考。

“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的客户要求比较高,对于粮画的制作材料也会提出很多建议。”通过经营微商,师献巧接到的订单大多属于私人订制。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她在粮画中加入了云南的彩米、中药里的艾绒等用来丰富画面色彩,还使用活性炭压制成粮画的底板,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环保实用。

“去广州参加展览的时候,外国人看到我们的粮食画都感到非常惊羡,很多作品都被高价买走。”把粮食与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创作出被国际认可的艺术作品,师献巧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粮食画家,“我种了几十年的地,现在能把黄土里种出来的粮食,变成让大家喜欢的艺术品,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打心眼儿里都要溢出来。”

在以寿东村为核心的粮画小镇里,像师献巧这样靠粮画创业的村民还有不少。为了带动村民致富,村里不仅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粮画研究院、全国第一家粮画学校,还以粮画产业为龙头,按照“产业+扶贫+文化+生态”的模式,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全力发展乡村旅游。

不到十年,寿东村破茧成蝶,从省级贫困村变成了幸福乡村,获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们这里不仅有城市的生活品质,也有城市没有的田园风光。”在寿东村新建成的乡村振兴展馆前,火红的凌霄花开得正艳,村党支部书记张付仁告诉记者,“乡村振兴不仅要产业兴,还要文化兴。我们抓住北京宋庄艺术区改造的机会,在村里免费提供画室,吸引了全国各地十几位画家来这里定居。”

“来到这里是一次偶遇,也是一次美丽的邂逅。”湖南油画家康漠说,2019年,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从北京来寿东村,没想到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跟村民们相处久了,他在创作时还经常邀请村民当模特,“画家是敏感的,现在村里的生活好了,他们心里的幸福从脸上的笑容、眼里的光,都会自然流露出来。”

2022-09-2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13396.html 1 幸福生活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