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梅胜 通讯员王立伟 李影)今年以来,武强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双报到”机制的部署要求,在县委书记、县长的带头示范下,全县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迅速响应,积极投身社区治理。截至目前,全县7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已全部到社区报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66件;1678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认领服务岗位2518个,开展志愿服务3865次。
加强共驻共建
绘好社区治理“同心圆”
“自从‘双报到’活动开展以来,一大批在职党员主动回‘家’,不仅为社区工作增添了‘好帮手’,更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武强县社区筹建办副主任高丽莉说。
为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积极投身到社区治理中来,确保“双报到”活动有序开展、取得实效,该县坚持把“共驻共建”作为重要抓手,组织社区党组织和报到单位围绕“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服务联办、资源联用”,开展深入对接。报到单位选派一名主管党建工作的副职作为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定期参加会议,与社区党组织共同研究探讨社区治理事项,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各社区党组织与报到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把“双报到”工作与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压实责任、凝聚合力,有力推动“双报到”走深走实。
聚焦供需平衡
下好为民服务“一盘棋”
“电器着火,首先要把电源切断……”近日,原本在迎宾社区报到的武强县应急管理局党员刘远鹏,应邀来到朝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耐心细致地为老人们上了一堂消防知识课。
朝阳社区下辖多个老旧小区,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居多,安全应急知识较为欠缺,急需开展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县委组织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向武强县应急管理局发出邀请,于是就有了上面一幕。
在武强县,像刘远鹏这样跨社区服务的“双报到”党员不在少数。为提高“双报到”活动针对性、有效性,武强县聚焦“群众所需”和“党员所能”,建立了“居民需求库”和“党员资源库”,推行“7+3+N”岗位设置模式,即在普遍设置疫情防控、文明创建、法律援助等7个党员先锋岗和应急救援、失物搜寻、国学教育3个互帮互助岗的基础上,根据群众的其他临时性需求开展N项服务。同时,针对部分社区党员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做好跨社区调配,确保“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截至目前,全县共跨社区调配报到党员35人次,累计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80件。
广泛动员发动
汇聚共享共治“正能量”
“在职党员都能利用下班时间给咱们搞志愿服务,咱作为一名退休党员,也不能闲着。”在华庭枫景小区,武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职工郭忠启不停地忙碌着,同前来报到的党员们一起清扫小区内的垃圾。
为激励引导老党员发挥余热,武强县发出了《关于号召退休党员到社区报到的倡议书》。倡议一经发出便引发了积极响应,老党员们纷纷走出家门,活跃在各个志愿服务岗位上,小区内、街道旁……随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带动下,非公企业党员、在县城居住的农村党员以及部分群众也纷纷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我是社区一分子,要为社区出份力”已经成为党员群众的思想共识。截至目前,59名退休党员、42名非公企业党员、81名在县城居住的农村党员到社区报到,共参与志愿服务2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