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经济

东光600年古井又见清水

本报讯(记者郭甜肖 康紫祎)“时隔40年古井复涌!”近日,东光县东光镇油坊口村一口距今600多年的古井里面又有水了。

8月18日,记者来到油坊口村,见到了这口古井。古井坐落在村中心,村里人祖祖辈辈守着这口井生息繁衍。古井周边进行了修缮,重新安装了井盖,将一个特制的井盖轻轻移开,朝井下望去,只见古井深邃,井水清澈。据说水深已约7米。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吃这口井的水长大的,井水煮稀饭、泡茶都特别香!”油坊口村委会副主任霍灿福麻利地将一只用绳索系好的水桶顺至井下,然后手摇辘轳,几下子就打上来一桶清澈的井水。

“这水没有经过处理,能直接喝吗?”记者问。

“能喝,它有股甜甜的味道哩!”说着,霍灿福便从身边的木桶里舀一瓢井水咕咚咕咚喝了起来。

此前,该村专门联系了相关部门,请专业人士对水质进行检测。很快,检测结果出来了:井水完全达到饮用水标准。

油坊口村位于京杭大运河河湾处,距离大运河1公里左右。村子不大,现在只有67户村民。村子里40岁以上的村民,都有着喝井水的记忆,清澈、甘甜是他们对井水最清晰的记忆。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受到地下水超采、大运河断流、干旱等因素影响,这口古井逐渐干涸,从此沉寂了下来。

古井为何能“复活”呢?“这与这些年进行的地下水超采治理有很大关系。”东光县水务局局长孙洪忠说。

东光县地处黑龙港流域下游,属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近年来,水务部门采取强化节水、增加引水、扩大蓄水等措施,加强地下水超采治理。

“我们建设了城乡一体化供水系统,进行生活水源置换,全县447个村的38万名群众喜饮长江水。”孙洪忠介绍,同时筹集2600万元建设资金,铺设专用供水管网,为辖区内的3家用水大户企业直供南水北调引来的长江水,实施乡镇企业水源置换,全部关停工业自备井。

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以来,东光县深层地下水位持续回升。截至今年6月底,东光县深层地下水位同比上升15.69米,考核排名位列全省第5名、全市第1名。

“地下水位上升,也得益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持续推进。”孙洪忠说,大运河生态不断得到修复和改善,曾经断流百年的南运河再次全线通水,为地下水补给带来丰沛水源。

古井复涌的事传开后,很多人前来观看。村民们热情地请客人品尝甘甜的井水,更乐意将古井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虽然现在家家都有了自来水,喝上了长江水,但看到古井又涌出了清水,小时候的记忆又回来了!”站在古井边,霍灿福感慨地说。

古井涌出的是粼粼清水,折射的则是河北生态之变。2014年以来,我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打出“节、引、调、补、蓄、管”组合拳,全力修复全国最大地下水“大漏斗”。到2021年底,全省超采区地下水位整体回升,深、浅层地下水位同比分别回升5.12米、1.87米。

古井复涌,向我们讲述着可持续发展的故事,也进一步激发着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

2022-08-24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11945.html 1 东光600年古井又见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