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政经济

尚义:新能源由“第一台”到“第一链”

□记者 郑世繁 苏晓瑞 章紫薇 通讯员 邓力凡

坝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尚义自古与风相伴,与光有缘。

2003年,张家口市的第一台风机落在尚义,从此拉开这里新能源开发的序幕。

“项目”是如今尚义县发展之关键。近年来,尚义县紧抓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型能源、特色农业、全域全季旅游三大主导产业。特别是在新型能源产业发展上,尚义以一个又一个优质项目稳步推进发展,正以势不可挡之势,用新能源发展“金钥匙”打开高质量发展之“门”。

“绿能”引领 “风”生“水”起

尚义,地处洋河上游、外长城以北。“上风上水”的地理优势赋予了它丰富的风能及光照资源。

走进位于尚义县抽水蓄能电站的施工现场,只见机声隆隆,吊塔林立,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

建成投产后,该电站年发电量约15.4亿千瓦时,预计年销售收入11.2亿元,利税总额约1.1亿元,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11.95万吨,将承担起冀北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将进一步优化区域电网电源结构,增强电网快速响应能力。

该项目的建设实施推动尚义县加快形成风、光、水多能互补的新能源规模开发格局,储输结合进一步赋能新能源产业发展。

在“风”“光”资源的吸引力下,截至目前,已有国华、龙源等14家风电企业进驻尚义县,华电、协鑫等24家光伏发电企业落地于此。到去年底,尚义县已建成风光电的总装机容量突破400万千瓦。

“我们还将继续实施草光互补、农光互补项目,开发风电建设,到2025年,风光电装机并网规模将达到6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尚义县委书记白建军告诉记者。

尚义县已经锁定千万千瓦级能源基地目标定位,形成了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产业发展正步入“风”生“水”起、多能互补的“快车道”。

聚焦装备制造 推动全链式发展

充足的自然资源让尚义成为闻名远近的新能源基地,而长期以来,发展新能源产业所需的装备却都依赖于外地生产商。

如何破题?

“依托外人,不如依托自己。我们要制造出自己的新能源装备。”白建军的话掷地有声。

走进张家口大金风电装备有限公司的塔筒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可以看到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数控切割、卷圆、焊接、喷砂、喷漆等工序,车间外,塔筒有序排列着,正等待运输。

“张家口大金风电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为全球风电市场提供高品质产品的高新技术制造型企业。我们拥有国内最先进水平的大型自动化生产设备800余台(套),年生产能力达20万吨,年产值达20亿元。我们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九月份。”张家口大金风电装备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朱小海告诉记者,该项目的投产是尚义在新型能源装备制造业迈出的第一步。

在前期的生产基础上,今年,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又将在尚义投资张家口大金装备叶片制造基地项目,继续延长产业链。

瞄准产业集群 竞速新能源“赛道”

今年以来,除了“风”方面的项目有快速发展,“光”“储”方面的装备制造项目也齐头并进。

在尚义县工业园区内的3GW高效HJT电池智能制造项目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工人正在忙碌地进行施工作业。

“3GW高效HJT电池智能制造项目总投资18亿元,项目建成后,生产的异质结高效电池3GW产品将成为目前国内总体生产规模最大的异质结电池制造项目,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50亿元。”项目方尚义县荣登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厂长陈寅介绍,该项目所生产的高效HJT电池,相对于传统电池,具有高效率、大尺寸、无衰减、双面发电、薄片化、占地少等优势,HJT电池比普通电池的转换效率高3%-5%,1GW能节省土地5000亩以上。

“之所以选择在尚义县投产,首先是这里发展新能源的基础让我们心动,其次是良好的营商环境也给了我们十足的信心,在合作的过程中,尚义县为我们提供了优惠的政策条件,而且有专人‘一对一’为我们提供帮助,从招投标到办妥手续,全程开通了‘绿色通道’。”说起项目落地的过程,陈寅依旧心潮澎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在尚义县落地。从引来第一台风机,到成为张家口第一个拥有新能源全产业链条的县区,尚义只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而尚义并没有止步于此。

如今,“创新”成为尚义县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关键。

“未来,我们还将吸引研发团队到尚义来,以此‘借智引资’,让更多的新项目、好项目在尚义落地,逐渐形成集研发、装备制造、电站、回收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在张家口建设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尚义县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小循环’,继而推动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开放包容、共谋共赢,让市场主体发挥优势和活力,收获经济效益和干成事业的情怀。”白建军对未来充满信心。

2022-08-13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11370.html 1 尚义:新能源由“第一台”到“第一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