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晓慧 通讯员张红枫)今年以来,省工信厅坚持抓运行服务到企业,抓投资服务到项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平稳运行。1-6月份,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5.2%,高于全省GDP增速1.8个百分点,为稳住全省经济大盘贡献了工信力量。
保障双链稳定畅通
通卡点疏堵点
建专班保双链。针对疫情导致的“双链”断堵问题,疫情初期迅速成立省市县三级近千人的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建立日报告和问题闭环办理机制和部省、省际、跨部门协调机制,累计办结涉及省内外30个省市问题10613个,办结率100%。
发证件保畅通。按照应发尽发、应保尽保原则,指导市县工信部门节假日24小时“不打烊”服务,累计核发工业领域电子通行证56.7万趟次,占全省总量的42.5%。
建机制保重点。发布3批4799家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加强对接服务,协调人行、海关、环保等部门开展银企对接、提供通关便利、纳入生态环境正面清单,疏通堵点卡点问题2700多个,以点带链、以链带面稳链保链保畅。
搭建企业服务平台
优环境强服务
建设上线“河北工业企业服务平台”,搭建诉求直通车、政务服务等六大板块,实现厅内涉企业务一网通办、企业诉求一键直通、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服务资源共享共用,省市县三级工信部门上下贯通、部门协调联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建立24小时在线的“工业企业之家”和“网上工信厅”。
目前,平台入驻科研机构52家、专业服务机构351家、上云服务机构51家、行业组织39家、公共服务机构114家、电信服务机构6家,注册企业3.6万家,办结企业诉求问题1003个,累计推送惠企政策6900多条。
强化产需对接服务
拓市场促转型
成立行业组织。印发钢铁、装备、石化、食品4个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及包联方案。组建河北省半导体、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产业联盟及装备制造协会等行业组织,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线上线下组织2022京津冀汽车产业链对接活动、河北省工业互联网供需对接大会等系列活动,加大强链补链延链力度,加强供需对接、招商合作。
组织公益服务。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公益服务,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送政策、送管理、送技术。开展“百校千企”产学研、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上市对接服务活动,组织中小企业“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50余次,惠及企业6000余家,组织工业诊所“巡诊服务”100余场,服务企业500余家。
加强领导包联帮扶
送政策解难题
坚持运行调研到企业、投资服务到项目,对1.6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和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实现省市县三级领导包联帮扶全覆盖。
明确厅领导包联“四个一”责任体系,建立问题协调解决、政务信息报送、典型案例宣传推广“三项机制”,对目标任务和问题实施台账式管理、清单化推进。
截至7月底,包联专班调研县区、企业、项目共2478家次,发放宣传册2万册,协调解决企业具体困难300多个。
加强企业梯度培育
优结构增活力
加大“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完善“入库培育、择优认定、选拔示范、打造小巨人”的梯度培育体系,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73家,累计2989家,实现全省所有县域全覆盖;入选第三批国家重点支持“小巨人”28家,排名全国第7;遴选302家专精特新企业参评国家第四批“小巨人”。
部署特色产业领跑行动。印发《县域特色产业“领跑者”企业培育六大行动方案》,部署企业上市、科技赋能等六大行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规上工业企业培育。通过月度通报激励、奖励资金引导,1-6月,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7家,净增160家,上拉工业增速0.9个百分点。
强化金融资金支持
促融通强实体
上线金融云服务平台,组织举办河北省2022年产融合作签约仪式暨银企对接活动,推动金融机构与工信系统数据共享互认,与2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2.4万亿元融资额度,已支持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1.3万亿元。
支持“白名单”企业。组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通过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提出融资需求,与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联合开展银企对接专项行动,截至7月底,已支持“白名单”企业1622.5亿元。
加强产业资金支持。28家“小巨人”企业获得国家支持资金5600万元,排名全国第7位。截至6月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9.9亿元产业发展资金已下达市县,支持工业企业渡难关、增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