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甄慧帅
“真没想到,在离家不到两公里的乡镇卫生院就把手术做了,这可真是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近日,唐县川里镇古道口村村民赵同乐在镇中心卫生院顺利实施了掌腱膜挛缩症松解手术。
手术当天,唐县人民医院骨科、麻醉科专家与川里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组成医疗团队,互相协作顺利完成手术。
“过去,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差、医护人员水平低,村民们普遍不信任卫生院,此前10多年,卫生院没做过1例外科手术。”说起这些,川里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周兴旺心里很不是滋味。
2020年,唐县组建了由县人民医院牵头,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20个乡镇卫生院及345个村卫生室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共体——唐县医院集团,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切实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群众身边,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就医新格局。
“每个星期,唐县人民医院都有两名科室主任来我们这里工作一天,上午坐诊、下午查房,安排得满满当当。”周兴旺发现,原本村民看病都爱往县城跑,如今能不出乡镇就不出乡镇。
据唐县医院集团院长吴立国介绍,县域医共体成立后,唐县医院集团实施县乡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双派送”,选派40名县级医院的帮扶医生到乡镇卫生院驻点,同步组织20个乡镇卫生院的40名医生进入县级医院进行交流学习。
2020年5月,白合中心卫生院挂上了“唐县医院集团白合中心卫生院”的新牌子,并在原址进行改造提升。如今的白合中心卫生院硬件水平大大提升,核磁、DR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等设备一应俱全。“医共体组建后,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设备,患者可在乡镇卫生院进行各项医学检查,不必再专程赶往16公里外的县城了。”白合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建富说。
近日,75岁的王秀梅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到白合中心卫生院就诊,接诊医生王振华用新配置的核磁仪给她进行了头部核磁检查。“我怀疑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但又拿不准,就把头部核磁影像在线传输给医院集团影像诊断中心专家进行确诊。”王振华坦言,过去受限于医疗水平,一些基层卫生院遇到这类“疑难杂症”是不敢接诊的,医共体组建后,日常遇到诊断不明确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会随时与县级医院专家连线。
“卫生院可借助远程会诊平台与县级医院开展影像、医疗双会诊,让更多专家‘贴近’患者。”王振华说,如今,像王秀梅这样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专家服务。
吴立国介绍,医共体统筹实现“一盘棋”布局,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运营管理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不仅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实现上下贯通联动,村卫生室也被纳入统一管理,基层村医的诊疗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待遇得到更好保障。
“实施医共体改革后,乡镇卫生院成为县级医院的分院区,这不仅有助于双向转诊,而且能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唐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康永好说,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极大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也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红利。
“县级医院‘搬到’家门口,补齐了基层医疗短板,让老百姓看病更加便利。”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华表示,唐县医共体建设已基本形成“首诊不出乡(镇)、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患者就诊呈现向基层回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