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慧英)今年以来,保定市供销合作社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市的决策部署,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省社“十项重点工作”,克服疫情影响,强化担当、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实现了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有新突破,在助力保定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中有新成效,在稳住经济大盘工作中有新作为。
发挥流通职能作用,做好抗疫保供稳价工作。保供稳价,全力保障农资需求。春耕、三夏期间,全系统各类农资购进10.8万吨,销售8.7万吨,较好完成农资保供工作;做好食盐仓储,发挥应急保障作用。制定《疫情防控期间食盐仓储管理工作应急预案》,并指导食盐公司对应急预案进行现场推演。
线上线下齐发力,多渠道促进农产品销售。今年以来,保定市供销社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线下拓展。组织9个县16家优势特色农产品企业与天津、石家庄企业进行多形式业务对接。指导、协助易县易途公司在北京86家央企集采中心设立“河北乡村振兴馆”;线上推广。积极组织本地特色优质农产品上线832、冀贡优品、农交汇等各级各类电商平台;部门联动。与市场监督等六部门共同开展“百千万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产业振兴。截至6月底,全系统农产品销售额68.15亿元,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1.17亿元。
打造城乡配送网络,提升县域流通水平。将徐水区和涿州市列入全国总社县域流通网络强县试点建设示范县。目前,徐水区已启动“巨力诚配”城乡配送业务,自主开发的线上采购配送系统已投入运营,上线600余个单品,与175个农村超市建立业务合作,6条配送线路试运营。涿州市已确定合作主体,明确了推进方案,将尽快启动配送中心和示范店建设。
打造绿色分拣中心,探索开展“两网融合”发展。2021年,引入A股上市企业中国天楹集团共同投资成立“京津冀楹瑞再生资源利用(保定)有限公司”, 作为开展绿色回收体系建设运营的主体。日前,全市首个绿色智能分拣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今年,已累计试运营收购各类再生资源1000余吨。
打造服务平台,强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市、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19家,乡镇服务站273个,村级服务点5062个。全市上半年完成农村产权交易、鉴证350宗,交易额2.8亿元,为村集体节约资金288万元,助农增收277万元。
推广节水农业,扎实做好土地托管工作。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以浅埋滴灌节水农业为突破口,以土地全托管为载体,推动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全力打赢高阳县浅埋滴灌节水农业全托管试点的“三夏”攻坚战,确保夏粮丰收,颗粒归仓。目前,示范区种植玉米长势良好。在易县、涞水、曲阳、高碑店、顺平、望都等地扩大托管面积,实施成方连片的节水农业土地全托管服务。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围绕加强县级供销社、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四社”建设,搭建县乡村三级综合服务平台。去年以来,全市按照“五个一批”方式,共改造提升薄弱基层供销社42家,建设乡镇为农服务综合体20家,新评定全国总社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省社农民合作社示范社7家,新增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18家,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筑牢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
抓好招商引资,发挥项目牵引作用。围绕农产品流通这一主责主业,通过多方整合优势资源,广泛开展内引外联,提前完成了2022年“双千工程”招商引资任务。引进北京三家企业筹建的保定中联农全链物流园项目已经立项;与全国总社、省社共同谋划了“中国供销京津冀中心冷链产业园”项目;对接中国供销集团新合作邻里商贸公司,升级改造农贸市场的合作项目取得重要突破,进一步改善民生,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