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风采

灵寿南燕川乡

“党建+”模式 打造人居环境“高颜值”

今年以来,灵寿县南燕川乡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强化党建引领、民主协商,整合资源、靶向发力,着力擦亮乡村振兴底色,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坚持党建引领,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为充分发挥基层党党员干部的“头雁”效应,该乡包片领导集中参加村“两委”会、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油加压。同时,组织干部群众到先进村参观学习,让其思想观念从“台下看戏”转变为“上台唱戏”。在此期间,该乡抽调13名乡干部和村干部一起投入镇容镇貌提升工作中,形成了“党委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共建氛围。

突出民主协商,变“独自战”为“协同干”。县人大、政协认真落实县领导分包责任,为有效破解资金不足、合力不强等问题献计献策。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乡33家企业及社会各界,在短时间内就集资捐物价值近200万元。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助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强力推动打造了燕川片区及工业园区的靓丽新名片,探索出一条利用社会资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新路子。此举让协商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真正实现了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坚持全面动员,变“站着看”为“争着干”。该乡将干部、党员及其亲属户庭院及周边环境卫生作为干部考核及民主评议党员重要依据,将青年人才及其亲属户庭院及周边环境卫生作为青年人才岗位建功的重要途径,实现以小带大,家族式推进。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对积极创美丽庭院者奖鲜花3至5盆;对积极更换门头牌匾的商户奖补30%资金;对主动凊理墙体广告及窗户广告的临街店铺免费提供机械用于硬化门前道等。同时,将先进事迹,模范人物制成影像资料开展宣传,形成了“环境整治,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目前,全乡共栽植各类花草树木3万余棵,拆除残垣断壁、废旧房屋、广告牌匾200余处,建立小菜园、小游园600余处,硬化路面、铺设便道砖、护坡砖5万余平方米。通过整治,美化了人居环境,优化了营商环境,为南燕川乡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魏晓茹)

2022-07-27 灵寿南燕川乡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10380.html 1 “党建+”模式 打造人居环境“高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