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澜
2021年以来,保定市坚持示范引领,“1530”工程助力全市教育“三年大变样、六年大改观”,迎来了新时代教育创新发展的春天,教育事业也在激情奋进中走出一串串铿锵有力的足迹。
七一路以南、西二环以西,113亩的土地上,正“生长”着一片新的希望,这里是保定三中西校区——竞秀高级中学。该项目是保定2021年重大民生工程,总投资5.3亿元,设置26轨78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3900人,预计今年9月完工。
加速建设全新的竞秀高级中学,是全面展现保定市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和实施“1530”工程的积极成果,对有效解决市区西部学生高中就学难题、促进全市教育资源均衡布局、打造教育强市具有典型示范引领意义。
现代化品质生活需要教育根基,高品质的教育更得益于硬件、软件“两手抓、两手硬”。2021年,该市与中国人民大学开展“校市”合作,推动人大附中托管保定三中。同年4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选派杨连明、李颖到保定挂职。他们依托人大附中管理理念创新三中管理模式,运用先进教育理念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全面提质学校发展,形成了一套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特色教育教学体系。
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高品质教育,这是保定1000万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必然选择。
按照《保定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有关规定,结合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和清华同衡城改片区规划方案,南城片区共规划学校18所。其中,小学9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高中3所。规划学校可提供小学学位1.8万个、初中学位1.1万个、高中学位0.5万个,将满足南城片区学龄人口的入学需求。坚持人民至上,以实际成效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关切和期盼。目前,南城片区正加速建设已规划学校。
放眼主城区,到2035年,规划学校共205所。与现有学校相比,小学增加35所、初中增加36所、高中增加10所。按照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后小学按500米服务半径计算、初中按1000米服务半径计算,居住用地覆盖率分别为90%和93%,能高标准满足学龄人口学位供给需求。
备受关注的还有幼儿教育。按照“城镇化建设及城市改造延伸到哪里,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幼儿园就配建到哪里”规划要求,全市将按住宅小区居住人口每4000人至8000人配建不少于1所六班至十二班幼儿园,充分保障适龄幼儿在家门口上高品质的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截至目前,全市共回收小区配建幼儿园89所,全部办成普惠性幼儿园。
为落实“双减”政策,保定市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措施》,围绕规范办学、课业管理、课堂教学、家校社协同育人以及校外培训等全面发力。同时,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赋能学生全面发展,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该市1779所中小学校均实现了课后服务全覆盖。
保师附校是保定市落实“双减”政策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示范。教师刘玉玲介绍:“班里的一个孩子到社区里参加‘儿童友好社区’的设计,方案还被社区采纳了,特别有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更浓了。”留出更多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得益于“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