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天虎 蔡洪坡 郑可欣 通讯员 李丽坤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日前,我省出台了扎实稳定全省经济运行的一揽子措施及配套政策,形成了“1+20”政策体系。其中,《关于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五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五条措施》)作为20个配套文件之一,纳入全省一揽子政策大盘。
对此,全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将“五条措施”作为今年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头号工程”,作为运用法治力量稳经济运行的有效抓手,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如何看待《五条措施》?如何推进《五条措施》?近日,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读。
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离不开系统完备的制度支撑。
近年来,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了《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规章。
“本条措施通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领域地方立法体系。”省司法厅立法一处处长王晓平介绍。
在科学立法方面,制定《河北省行政审批便利化条例》、修订《河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被列为2022年度重要立法任务,目的在于通过立法手段为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有力制度支撑。
在民主立法方面,在全省设立45家基层立法联系点特别是10家企业、6家行业协会(商会)联系点,并通过企业家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网络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
在依法立法方面,围绕涉企政策文件出台和重大行政决策,综合提出定期清理、备案审查、合法性审查和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等四项具体要求,严防损害营商环境的决策和政策文件“带病”出台、“带病”运行。
全面推行减证便企告知承诺制
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是“减证便民”行动的重要举措,自2020年全面推行以来,目前全省共有保留证明事项13类225项,其中已有9类42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共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办理事项65万余件,在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条措施》提出,要开展“目录之外无证明”专项监督检查,杜绝“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
省司法厅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处长孙光介绍,这条措施本着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原则,作出“一严控”“一扩容”两个方面具体安排,“一严控”,即“开展目录之外无证明”专项监督检查,利用七八两个月时间对各市和雄安新区告知承诺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印发通报,坚决杜绝奇葩证明、重复证明、无效证明等情况发生。“一扩容”,即对户籍管理、市场准营等营商环境领域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进行梳理扩容,年底前达到50项。
提升行政执法文明利企水平
行政执法是政府履行职能的主要方式,也是市场主体感受营商环境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好的行政执法环境。
“这条措施旨在通过管住人、管住事两方面措施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孙光介绍,管住人,即开展执法人员专项清理、加大培训考核力度、制定“禁止性行为清单”、组建专家服务团队等举措,为行政执法人员立规矩、明底线、教方法,真正为执法行为带上“紧箍咒”,严防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违法执法等严重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出现。
管住事,即推动解决执法扰企特别是“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一刀切式执法”“运动式执法”等突出问题。通过常态化案卷评查、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行政执法温度提升”专项行动,提升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满意度。
加大营商环境普法和依法治理力度
全民守法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五条措施》将每年9月定为营商环境法治宣传月。
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耿云飞介绍,明确“省级示范、市级指导、县级跟进”的普法思路,要求省普法讲师团开展示范宣讲每年不少于4次,各县成立法律服务宣讲团,常态化开展面向企业的“精准普法”,确保普法工作能量化、能考核、可操作、可落地,为优化营商环境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及时有效为企业定纷止争是企业安心经营的前提。通过鼓励和引导企业优先选择调解、仲裁、公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等成本低、对抗性弱、有利于修复关系的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摆脱诉累。
优化涉企法律服务供给
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要以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为龙头。
围绕服务保障重大战略部署,《五条措施》提出,整合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优质资源,组建雄安新区联合法律服务团,推动打造雄安法务高地。培养“一带一路”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组建不少于150人的涉外律师人才库。
“这条措施提出推动建设‘雄安法务高地’这个目标,集中优质资源,整合各方力量,组建雄安新区联合法律服务团,满足新区发展高质量高水平法律服务需求。”省司法厅法治调研处处长杨永志介绍。同时,围绕“一带一路”,加强我省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育,启动专门人才培养项目,组建不少于150人的涉外律师人才库,培养更多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复合型法律服务人才,服务保障我省企业“走出去”。
此外,《五条措施》对服务保障重点企业、为企业纾困解难等方面也均提出了明确举措。
在服务保障重点企业方面,深入开展“千所联千会”活动,组织广大律师运用各种方式为各商会、行业协会及会员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特别是组织法律服务人员为“白名单”重点企业复工达产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在为企业纾困解难方面,对疫情防控形势下存在实际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开展法务帮扶,并研究出台涉企公证收费优惠政策。
措施要在8月中旬取得实质性进展
出台《五条措施》打出了一套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法治政策“组合拳”。《五条措施》一经出台,省司法厅便成立了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五条政策措施推进落实和宣讲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与此同时,各市、县司法局也都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扎实推进宣传解读和各项工作开展。
6月23日,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冯韶慧带队到雄安新区调研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情况,并组织召开促进雄安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宣讲调研座谈会。6月22日,省司法厅厅长宋仁堂带队到石家庄市正定县就“1+20”政策体系及《五条措施》进行宣讲解读和调研督导。截至目前,省司法厅14位厅领导带队,赴雄安新区、石家庄、邢台等地市开展宣讲和督导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在8月中旬取得实质性进展,力求早落实、快见效,及早为市场主体“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