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区域雄安新区

鳑鲏鱼重现白洋淀

白洋淀长廊。 李泽凯 摄

本报讯(通讯员李晓伟 崔涛)“鳑鲏鱼又回淀里来了。”这是白洋淀渔民,年届六旬的刘麦子近来最高兴的事情之一。

鳑鲏鱼是中国原生的一种小型淡水鱼。它有着亮丽的体色,被称作“中国彩虹”。世代捕鱼的刘麦子说,鳑鲏鱼一直是白洋淀的土著鱼种,味美价高,曾是当地渔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然而,这种当地渔民再熟悉不过的鱼,却一度在淀里濒临消失。“鳑鲏对水质要求很高,是一种生态指标性鱼类。过去,淀里受到污染,导致它们难以生存。”安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20世纪60年代起,受气候干旱、上游断流等因素影响,白洋淀干淀现象频发。上游城镇的工业污水、淀区百姓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淀,也加重了水体污染。到2017年,白洋淀整体水质为劣Ⅴ类。

“白洋淀的水不清了,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捧起来就喝了。”刘麦子感叹道,不仅是鳑鲏鱼,那些年白洋淀消失的鱼有很多,捕鱼收入越来越少。为了生计,当地渔民开始搞起水产养殖,但投喂饲料又加重了水质污染。

雄安新区设立后,常年在淀上打鱼的刘麦子,亲身感受到白洋淀的水在一天天变清。2019年春天,在刘麦子记忆中已10多年很少见到的鳑鲏鱼,突然多了起来。惊喜之余,刘麦子明白,水质好了。

2018年以来,水产养殖业陆续退出淀区,恢复自然渔业。为加快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修复,安新县农业农村局开展了增殖放流工作,投放鱼苗、青虾苗、河蟹苗、中华鳖等。“现在,淀里水也清了,消失的鱼又回来了,打鱼收入也多起来了,够我们老两口生活了。”虽然少了水产养殖的收入,但刘麦子仍感到欣慰。

观测数据显示,目前,白洋淀鱼类已恢复至44种,鳑鲏鱼等土著鱼类重现白洋淀。不仅是鱼类,白洋淀野生鸟类也恢复到237种,比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31种。一幅“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景象正在白洋淀里重现。

2022-07-0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09331.html 1 鳑鲏鱼重现白洋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