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区域张家口

筑起绿色屏障 守护碧水蓝天

沽源:首都“两区”建设成效显著

沽源县葫芦河湿地青年湖。

沽源县滨湖公园。

沽源县长梁乡大石砬村百合花种植基地。

沽源县平定堡镇天鹅湖上空飞翔的天鹅。

沽源草原天路沿线风景。梁志刚 摄

沽源县科学编制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等多个文件,围绕生态建设等方面,实行台账化管理、工程式推进,全面压实责任,推进山水林田气综合治理,确保首都“两区”建设持续见效

本报讯(通讯员许爱英)沽源之美,美在自然,美在生态,生活在这里,时刻都能感受到优美的环境和生态。近年来,沽源县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首都“两区”建设,筑起绿色屏障,守护碧水蓝天。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画卷正在沽源大地徐徐展开。

凝心聚力

打出生态保护组合拳

从县城一路北行,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的草原湖上波光粼粼。每年深秋,湖中的赤麻鸭、小天鹅等迁徙候鸟就会陆续抵达停歇,在湖面上时起时落,忙碌觅食……一幅洋溢着生态和谐之美的画面令人沉醉。

为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体系,该县科学编制了《沽源县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规划(2019—2035年)》等多个文件,围绕生态建设等方面实行台账化管理、工程式推进,全面压实责任,确保首都“两区”建设持续见效。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各类水土保持工程131.9平方公里,修复治理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20处,退减水浇地8.76万亩,湿地围栏封育6.2万亩,休耕种草46万亩,草场治理13.7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52.9%。

今年,该县将持续扩大生态建设成果。目前,潮白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治理二期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工程进度40%。三湖两淖水系连通综合治理三期工程预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1平方公里,现已完成小流域治理0.5平方公里、节水工程75处。推进天然淖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打造公鸡淖湿地,现已完成公鸡淖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详细规划招投标和规划初稿审定工作。

真抓实干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滨湖岸边,蓝天白云,沽源的环境越来越好。”家住沽源县平定堡镇的王先生,总喜欢到离家最近的滨湖公园散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向好,当地居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抑尘、治源、禁燃……从县城到乡村,该县实施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严格落实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十条措施,统筹推进农村“双代”等工作,持续开展餐饮业油烟等专项整治行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截至今年4月底,全县PM2.5平均浓度14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二;优良天数达114天,占比94.2%。

该县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等制度,持续推进农药、化肥使用“双下降”行动,提升地膜回收水平。目前,全县农膜回收率达到88%以上;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在持续巩固8.76万亩退水还旱的基础上,结合发展旅游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大退减水浇地力度,现已申报3100亩水浇地退减区域,目前正在准备实地测绘。

盯牢关键

咬定青山不放松

10万亩樟子松、10万亩落叶松、10万亩良种杨树、10万亩山杏经济林、10万亩经济灌木林、10万亩封山育林基地、3万亩以黑枸杞和冰红果等为主的经济片林和以林苗一体常绿树种相结合的经济林、张承高速公路西坝入口两侧15万亩混交林基地……今天的沽源,绿意盎然。

该县以提高林木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为目标,高标准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先后荣获“三北二期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全年大风日数、沙尘暴次数、风中含沙量明显减少,空气质量显著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5.56%。

该县相继完成各项造林绿化107.4万亩,建立起以“沿边防风阻沙绿化带、沿坝水源涵养生物控制带、中部农田牧区防护网、三河源头水源涵养治理区”为核心的“一网二带三流域”生态格局,筑起捍卫京津的绿色长城。今年,该县持续推进退化草原保护修复等生态工程,年内计划实施草原生态修复1万亩,目前已完成相关设计批复及招投标工作;计划实施营林抚育2.5万亩,目前已完成调查设计。

2022-07-04 筑起绿色屏障 守护碧水蓝天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09112.html 1 沽源:首都“两区”建设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