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宝林 通讯员王继军 许鹏)近日,随着4天时间内第3台、为国内核电站承制的第9台“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出海口基地码头发往漳州核电站,标志着“核电之肺”蒸汽发生器在秦皇岛实现量产。
蒸汽发生器作为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能够将堆芯产生的热量转化为蒸汽用于发电,在运行过程中承担着“产汽”“放射性包容”“导出堆芯余热”的重要功能,被称为“核电之肺”。
此次用于漳州核电2号机组的蒸汽发生器产品型号为“华龙一号”ZH-65型蒸汽发生器,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蒸汽发生器。单台设备总长约21米、重约370吨,最大直径约4.6米,有传热管数量约5835支,零件总数超过1.7万件,历时28个月制造周期完成。与国外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相比,ZH-65型蒸汽发生器出口蒸汽湿度更低、出口饱和蒸汽压力更高、功率重量比更高,机组功率能够达到100万千瓦;设计使用寿命达到60年,比国外产品多20年。
“我们从2014年开始着手进行‘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生产。始终坚持创新和自主研发,不断突破自我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生产制造部负责人李金汉介绍,应用深孔钻打孔技术,在一个管板上打11670个孔,每个孔与其他孔的间距要保持一致,每一个孔径精确到0.01毫米,垂直度和粗糙度要求非常高。为此,工程师和工人们一遍遍做实验,选择最适合的工具、最稳妥的技术,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攻克技术难关,“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