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云霞 通讯员王东岭 李晓东)走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阴河新拨镇段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河道治理。
总投资1646万元的阴河新拨镇段河道治理工程于去年9月份启动实施,预计今年7月15日完工。主要对阴河新拨镇段河道进行治理,提高其防洪标准。该工程治理长度4380米,新建两岸防洪堤共8836米。其中左岸防洪堤采用浆砌石挡墙形式,其余均采用格宾石笼护坡形式。
“我们坚持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治理中,修建生态护岸可以增强河道两岸抵御洪水对岸坡的冲刷能力,保护沿线基本农田,提升周边土地利用价值,促进新拨镇发展生态农业。”围场水务局工作人员杜艳军说,小流域治理秉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理念,统一规划、科学施策,开展生态建设工程。在保留流域自然走向的基础上,做好生态措施技术处理,通过建设生态缓冲带、补种丰富多样的水生植物等,实现“河畅、水清、岸绿”。
“以前一下大雨,就担心河里的大水冲到岸边,就怕冲毁农田。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县水务局帮助咱们实施河道治理工程,经过治理,河道两岸风光秀丽,村民宜居又乐业。”新拨镇碧柳村村民袁和平高兴地说。
近年来,围场水务局科学谋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先后实施了一批水土流失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综合保护工程。一方面下足“治”的功夫,突出河道整治、隐患全治理,让河畅起来。对所有河道逐段排查,“一河一档”建立疏浚责任,增强了河道的行洪能力。集中对全县河道及周边垃圾进行清理整治,有效解决河道及周边乱倒乱弃、乱堆乱放等问题,改善全县河道及周边环境总体面貌。强化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矿山治理修复、大规模国土绿化等生态工程,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全过程,强化全生命周期运营管护,完成小流域治理67平方公里、河道治理20公里以上。科学调度,精心施工,把每一项工程都建成一流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改善“民生之水”、优化“生态之水”、做活“产业之水”,造福人民。
同时完善“管”的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流域全管护让河水清起来。实施“碧水行动”,深化五大水系控源控污,强化入河入湖排污口规范化管理,持续开展阴河、西路嘎河流域综合整治,确保水源地和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针对影响断面水质的城乡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水管网不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等突出问题,加强整治,确保全县河湖水质持续稳定向好。持续纵深推进河湖“四乱”清理整治,对河湖“四乱”问题不间断地巡回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通过督办函交办给相关乡镇整改,真正落实“发现—交办—处理—反馈”闭环处置机制。不断完善河湖长制信息平台,发挥河湖长、河湖管理员网格化巡查、河湖长制智能监控平台监管作用;采用无人机对全县河道进行巡回检查,推动形成“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网上管”一体化监管体系,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河湖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