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霰 刘瑾妍 戈梦涓 马恬雨 曹茜 刘佩尧 王晶 刘晓璐
初夏时节,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一排排粉墙黛瓦的二层新民居,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美得像一幅油画。村南一排排马铃薯大棚里,村民们正忙着栽苗和浇水。
曾经的德胜村是坝上草原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十年九旱,靠天吃饭。2017年1月24日,农历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踏着皑皑白雪来到德胜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
总书记的到来,犹如浩荡春风吹进了德胜村。五年多来,全村干部群众牢记殷殷嘱托,以饱满的激情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德胜村褪去旧貌、换了新颜。
算清“脱贫”账
和面、擀皮、剁馅……近日,村民徐海成和老伴在自家二层楼里正忙活着午饭,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就上了桌。“还想请习近平总书记再来我家坐坐,看看我家的新变化。”徐海成告诉记者。
2013年,德胜村443户中有212户被确定为贫困户,徐海成就是其中之一。从2008年起,他先后供两个女儿上大学,又给妻子治胃病,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还拉下了3万元的饥荒。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徐海成家。那时,旧屋的客厅不大,茶几上摆了核桃、花生、糖果等几样小吃,徐海成请总书记坐下,他们一家人、村民代表、村干部也都围坐在一起。“总书记问俺,家里有多少亩地,种些什么,收成怎么样?连柴米油盐钱都问到了,对咱老百姓的生活关心得可真细!”徐海成回忆说。
就在徐海成家,总书记同乡亲们一起,一笔笔算着一年的收支账,合计来年的脱贫计划。“粮食综合直补2500多元,退耕还林补贴306元,草原奖补1140元……这些都算下来,一年收入43000元。一年生产性支出12700元,家庭花销29000元,两项加起来42000元。”徐海成说起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那时的徐海成辛苦一年,剩余收入不过千元。这一笔账,算出了现实的压力,也算出了脱贫攻坚的决心。
“总书记安慰我说,党和政府一定会持续关心像我这样的家庭,让乡亲们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徐海成激动地说,“总书记为俺家算清了脱贫账,总书记的鼓励更让我信心倍增,党的政策好,红火日子有奔头。”
下好“精准”棋
怎么才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给德胜村指明了发展方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党支部。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党支部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
总书记离开德胜村的第二天,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就找来党员、村民代表,聚在村党支部,合计接下来怎么干。
“过去每户种一两亩马铃薯,小打小闹,收入不稳。”叶润兵也是德胜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琢磨着,种植微型薯经济效益更高,可以依托德胜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微型薯产业基地,帮着群众闯新路。
2017年初春,德胜村的干部群众被同一种激情燃烧着,一口气建起280个大棚。每个未脱贫的贫困户免费领种一个,其余出租经营。
支部“搭台”,群众“唱戏”。徐海成领种了一个大棚,一口气又从其他村民手里租来5个棚。“总书记在俺家开过座谈会,俺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培育,微型薯种植产业已成为德胜村的支柱产业。徐海成与乡亲合租了20多个大棚种植微型薯,一年纯收入就能有10多万元。“俺家日子越过越好了!”徐海成笑着说。
如今,德胜村微型薯种植产值已超过1000万元,“山药蛋”竟成了脱贫的“金蛋蛋”。产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村集体的腰包鼓了,带动大批村民就地就业。
用好“增收”法宝
距马铃薯大棚不远,一排排光伏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我们村有三大‘增收法宝’,微型薯种植、光伏发电和乡村旅游。”说起村里的支柱产业,叶润兵如数家珍。
张北太阳能资源丰富。德胜村党支部和来自河北省工信厅的驻村工作队,争取多方支持,建起了两个村级光伏电站,种下“铁杆庄稼”。“一年人均可增收3000元。”看着眼前连片的光伏发电板,德胜村村民们交口称赞。
同时依托毗邻“草原天路”的优势,德胜村通过拆旧建新,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村民们告别了土坯房,每户都住进了15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新民居既有地方特色又融合现代风格,被各地游客称为“京北最美民宿村”。
农村美了,乡村旅游这一朝阳产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徐海成的二女儿徐亚茹,大学毕业后毅然决定返乡,在村里的旅游公司做讲解员,“总书记亲自为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出主意想办法,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奋斗,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从马铃薯到微型薯,从十年九旱到光伏发电,从土坯房到新民居,从贫困到小康……德胜村牢记总书记嘱托,抓住机遇,聚焦发展,绘就了贫困村奔小康的美好蓝图。
“2018年底,德胜村摘掉‘贫困帽’,实现全村脱贫出列。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06万元。”说到这些,叶润兵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德胜村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再次‘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