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泽
2006年,张晓垒初中毕业后便成了一名餐厅学徒。他干一行爱一行,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16年的光阴,他挥洒刀工,切割岁月,调出生活的味道,烹制明天的佳肴,刻出人生的精彩,赢得世人的喝彩
16年的光阴,他挥洒刀工,切割岁月,调出生活的味道,烹制明天的佳肴,刻出人生的精彩,赢得世人的喝彩。他就是2022年“河北工匠”、张家口华邑酒店厨师长和行政总厨、现年33岁的张晓垒。
2006年,张晓垒初中毕业后成了一名餐厅学徒。谈到选择餐饮行业的原因,他直言:“很简单,这是一个门槛低、管吃管住的行业,而且还是一门手艺。”
干一行、爱一行。杀鱼、择菜、刷锅、洗碗、擦灶台,这些繁琐的工作就是张晓垒的学徒日常。在店里,他每天都是最晚休息的一个。
他勤勤恳恳,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2009年,中国烹饪大师于长虹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让他成为入室弟子。
“作为一名厨师,‘厨’字是职业和技能,而‘师’字则对学问的要求很高,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厨师,不仅在技艺上要对自己高标准,更要在做人上对自己严格要求。”
自从投身师傅门下,师傅的耳提面命也渐渐改变了张晓垒对于厨师这个职业的认知。从此,他坚定了成为“工匠”的极致追求,不断改善工艺,雕琢出新菜品。
“作为一名厨师,我觉得,除了传承老一辈厨艺大师的烹饪技艺,还要有自己的创新。”作为中餐厨师长,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张家口人,张晓垒对张家口传统“口菜”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口菜”作为张家口文化的结晶,有创新才能有发展,有发展才能生存,能生存才能传承。于是,他将自己多年学到的全国各类烹饪知识与张家口本地特产相结合,进行创新与改良,并且由他牵头,建立起了一支技术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队伍,对华邑酒店菜谱进行了调整,对“口菜”传统菜单进行改革,让“口菜”既接地气又上档次。远道而来的客人对“口菜”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口菜”得到了各界宾客的赞誉。
同时,一个消息也让张晓垒的心情为之奔腾。为了更好地展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形象,也为了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留下难忘的舌尖记忆,从2019年开始,河北要打造专门为冬奥会服务的“崇礼菜单”。
为了能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接到任务的那一刻,张晓垒便跟随师傅于长虹,与师兄弟们一起研发以张家口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的“张库商贾宴”。
例如,张家口的特色食材——口蘑,传统的做法是红烧、清炖等,但对于以西餐为主的外国食客来说,传统中式做法并不能征服他们的味蕾。为此,张晓垒认为,口蘑以味道鲜美著称,如果用西方的烹饪方式来烹调口蘑,在保留口蘑特色的同时又照顾到欧美人的饮食习惯,这样能不能让坝上口蘑吸引全世界的美食爱好者呢?经过多次实验、改进,他将西餐的焗法与口蘑相互融合,创造出新式口菜“芝士焗口蘑”,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并最终入选“崇礼菜单”,端上了冬奥会的餐桌。
此外,他还参与了其他菜品研发、设计、制作的全过程,并在2021年省总工会举办的职工技能(厨艺)大赛中获得烹饪技能大赛全能一等奖。
因技艺突出,张晓垒还成为张家口冀字号菜品研发基地的研发大师,参与菜品研发。据悉,该基地开发的多道菜点,如宫保大虾球、白切羊肉、文火煨牛肉、香炸萝卜丸子、芝士焗口蘑、口蘑灯影包、金瓜开花窝窝、黄米红豆卷、崇礼咖啡、莜面饺子等特色菜品入选了“崇礼菜单”。
自己烹饪的佳肴登上了冬奥会的舞台,是张晓垒觉得最自豪的事。
为了使宴席更加突出张家口文化,张晓垒和他的团队把每道菜都融入了历史典故,并且结合故事,量身定制器皿、宴席服务人员服装等,菜品内容的组合、菜品制作的工艺也做到精益求精。经过近两年的整理,全套“张库商贾宴”得以面世,推向市场后,得到了行业专家和顾客的高度评价。张晓垒在2021年受邀参加了第三十届中国厨师节。他展示的“张库商贾宴”荣膺河北名宴,并入选中华美食文化特色宴席名录。
十六载弹指一挥间。在小小的厨房里,这名平凡的厨师创造了自己不平凡的业绩。对于荣膺“河北工匠”称号,张晓垒这样说:“工匠精神是厨师孜孜不懈的追求,是餐饮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作为一名厨师,我要将传承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一丝不苟地努力工作,将餐饮行业做好、做专、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