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郭勇
近日,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以下简称“昌黎果研所”)日光温室里,副研究员王召元正在耐心地向果农们讲解设施桃新品种的短休眠优势。历经5年多的区试研究,该所已在短需冷量设施桃品种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省作为我国设施桃主产区,近年来面积、产量都有明显提高,但设施桃品种相对较少,且需冷量不低于500小时,休眠期30天左右,成熟期大多集中在3月底至5月上旬,市场供应期比较短,且品质不高。因此,筛选需冷量低、品质优秀的设施桃专用良种,对促进我省设施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昌黎果研所“十三五”期间从江苏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引进了早醒1号、早醒2号、南桂桃1号等13个短需冷量桃品种(系),均为普通桃,果肉颜色涵盖白色和黄色,果实发育期85—120天,最突出特点是需冷量显著低于现有主栽品种,不超过200小时。通过温室5年的生长表现,科研人员已经掌握了各个品种的习性、风味、果实发育特点、市场优势等详细数据和特征,并计划将上述有潜力的品种进行推广应用。
“这里的桃树比普通品种能够从休眠状态早日进入生长状态,实现早睡醒、早‘干活’、早上市,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桃创新团队设施栽培岗岗位专家王召元介绍,通过以上短需冷量设施桃品种的筛选应用,可将设施桃的休眠期由现在的1个月缩短为1周左右,从而提早升温,提早开花结果,提早上市,大大提前了设施桃的市场供应期,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温室内促早栽培短需冷量中熟桃品种,可以和目前设施桃主栽品种同期上市,但果实品质显著提升;这些短需冷量设施桃品种的应用,将丰富设施桃品种,实现品种的升级换代,为我省设施桃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种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