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晔
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王景峰从普通工人到河北省职工技能大赛冠军、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再到全国劳动模范,他用18年的坚守实现“凤凰涅槃”。
他说:“我没上过大学,就是一名普通技校毕业生、一名普通工人。劳模就应该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
学门手艺
每一个孩子都有理想。
住在塞外黄土窑的他也有。
“你小时候有什么理想?”
“开车。”
开了一辈子汽车的父亲,反对儿子开车。他知道开大车跑运输的辛苦,风里雨里,车坏在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柴油车冬天打不着火,还得用柴火烤。他希望孩子上大学,走出大山,去城市工作。
王景峰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制造汽车”。
在他小时候,父亲从部队回来探亲,经常给他讲汽车。从国产车讲到世界先进技术。窑洞温暖的炕上,小景峰仰着脑袋听得入迷。讲着讲着,父亲突然沉重起来:“我们国家现在能制造汽车,但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将来,你一定要学一门技术!”
父亲的话深深地扎根在他心底,也是他长大选择走工业报国路的原因。
选 择
1999年,十年寒窗的他高考落榜。他苦闷低沉,像闷葫芦天天一声不吭,和母亲在地里无言忙活,为玉米上化肥,给葵花锄草,帮人放羊。劳动时,忘记了一切。
他面对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很难,没人给答案!
9月,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他背着行李卷坐上绿皮火车,从塞外来到石家庄。他没复读,想早点儿就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选择了技校。填报专业时,选了车工。“车”那个字对他有莫大吸力。他以为是和父亲一样开汽车或造汽车。拿到课本,才知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他上技校,同时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第二年以优异成绩考上电大,学财会。来自塞外的年轻人不负韶华,同时在上“两个学”。
当过他三年班主任的刘秀娥老师谈起他,至今印象深刻,“景峰朴实,爱学习,我就让他担任了班长。让他带着大伙儿学!”
带着大伙儿学,在上学期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从理论课到实习课,成绩样样名列前茅!工作后,又是青年工人学习的榜样!
他所在车工班,28名学生,仅4名女生。企业办技校好处是毕业后工作有保障。厂办技校有校办工厂,可以边学习边实习,两年理论课,还能到厂实习一年。他上过高中,接受知识快,很早便在校办工厂干一些简单活儿。第三年,就有到厂实习机会。
路遥的《人生》有句话:“严峻的现实生活最能教育人。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正是这次选择,让他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像师傅一样当劳模”
2002年8月,技校毕业的王景峰分配到加二车间。他的工作是开“车”——操作机床,加工零部件。
所在单位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1939年建厂。1957年,在国家“一五”时期从吉林通化迁到石家庄。在东北时期,就涌现出周全美等吉林省劳动模范,等到他进厂,省市级劳模就有十几位。2000年,加二车间车工米义平被授予全国劳模。而且,该车间米义平、赵辉都已是河北省“车工状元”。耳濡目染,王景峰有了榜样和匠心!
车工是机械行业特殊工种,技术含量很高。要想学好学精成“一把刀”,要像学武术一样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有些同学觉得在企业没前途,改了行;有些人觉得当工人不体面,学技术枯燥,纷纷劝他离开。他却说:“是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
入厂3个月后,一个小个子男人进入他生活。大名鼎鼎的全国劳模米义平!
能给全国劳模当徒弟是他的荣幸。
良师出高徒!在师傅米义平影响下,王景峰每天早早到车间,钻研图纸,抓紧八小时分分秒秒。磨刀借图纸都是小跑。生产一线,冬冷、夏热。冬天,车间像冰窖样冷,他里外穿棉衣,因长期接触钢铁和润滑液,每年冬天他的手脚都会冻裂,手糙得像老核桃树皮;夏天,衣服总被汗水湿透,结满汗花。有了病,从不休息,吃几个药片坚持。工作上,他从无怨言,从不提任何要求和条件。进厂几年,他就脱颖而出,从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技师到车工高级技师。
上班以来,他一直没脱离生产一线,练就“绝活儿”,善于加工细长轴、薄壁件、外形复杂工件,公司开发新产品试制件及加工难度大、尺寸要求严、高难度产品他都干过。他的绝活是能把产品零部件尺寸精度加工到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七分之一。
他平均每年完成工时是其他人两倍以上,完成工时已到了2025年,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攻坚“克星”
爱一行,钻一行。
王景峰有一颗心。
这颗心是初心,也是匠心。
他带着这颗匠心在生产一线刻苦钻研技术。
他操作的不是最先进装备,而是最普通62车床。时代发展和激烈市场竞争要求产品高品质,对操作者提出高要求,那就是普通车床也要干出高质量零部件。这必须有高超技术!
冷加工是机械制造中关键工序,很多重要零件都要经过冷加工工序。是工作,就会有难题。没金刚钻儿,不揽瓷器活儿!对爱钻研的他来说,困难就是挑战,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是一种享受!公司一种产品——特殊模数蜗杆由于机床挂轮表上没有相应数值无法加工,长期困扰生产。他决心试试。工友说:“大学生解决不了,你一个工人能干成?”
他不服输!那段时间,天天琢磨,通过大量计算、反复试验,最终拿出加工蜗杆方案,啃下“硬骨头”,解决了普通车床加工各种模数和特殊模数单头和多头蜗杆难题,为同行业生产加工各种类型单头多头蜗杆找到突破口,为公司各种蜗杆类型产品批量生产作出贡献。
工友们伸出大拇指:“你真行!”
车间组织成立王景峰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工作室活跃在一线,创新成果多次获奖。几年来,累计出创新成果200余项,创造效益千万元。2018年,王景峰职工创新工作室被石家庄市总工会命名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要复工复产,王景峰带头上班,同年他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升级为省级工作室。
采访中,他带我到他的工作室。工作室洁白的墙上挂满他的创新成果、各种证书。
“我感谢企业,给了平台和环境。我们单位20年里出了2名全国劳模,5个省级比武状元,几十名各级比武获奖者。”
企业是沃土。建厂83年的冀中装备集团石煤机公司有深厚的文化,培养人才方面搭建导师带徒、比武等成才平台,形成有效人才培养机制。获比武第一名可晋升青年技师,给予荣誉和物资奖励。
王景峰正是有这样好的成长环境,才有一步一步成长。
“领头羊”
儿时,王景峰父亲常年不在家。勤劳能干的母亲为让日子好过,养了几十只羊。少年景峰帮放羊。每天,打开圈羊栅栏,脖系铜铃的头羊在咩咩声中带群羊出去吃草。母亲告诉他:“把头羊管好,其他羊就跟着走!”
2012年,在企业支持下,王景峰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他成为工作室“领头羊”。工作室以他名字命名。公司为他提供场地、电脑。凡需要的都支持,专门进行技术攻关。
工作室建在生产一线旁,常见他端着饭盒在这儿冥思苦想。
他说:“我有两个家,另一个家就是工厂。”
一颗“明星”,点亮一片“星空”。工作室成立后,他发挥劳模和工匠引领示范作用,带动职工发明创新、培养人才。通过他“传、帮、带”培养人才17人,其中,省、行业技术能手2人,集团公司技术能手5人,本企业技术能手10人;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2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3人。师带徒20人。每年完成100多项技术成果。螺栓零件加工工艺改进,提高效率400%;勾板工艺改进提高效率300%;掘进机一重要部件工艺改进,提高效率200%。
王景峰创新工作室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成为企业名片。
“活儿”
精于工,匠于心,“匠心”使他成为有“绝活儿”的“大工匠”。
他是能工巧匠。青年技师、技师、高级技师和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全国煤机大工匠就是证明。
作为一线职工技术革新的带头人,他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小改小革、制作工装等对他已经是家常便饭。他的脑子里总是有很多“金点子”。
爱人王霄说,“他整天琢磨技术,睡觉说梦话也是干活儿。”
工作中,王景峰改进“深孔小径盲孔车刀杆”,变废为宝,节约了刀具成本。他制作薄壁工件定位套,提高了生产效率。王景峰边干边总结,他的“机械加工六字工作法”推广后,生产效率提高三倍以上。
所在公司这些年生产的国家级新产品——煤层气钻机车、国家“863”项目系列掘进机等“大国重器”都有他加工的重要部件,多种产品还出口到几十个国家,有的获国家专利。他个人就获得1项国家专利。
耀眼的星
小时候,他坐在老家旧堡村院子里看星星。灿烂星空,他对着天上向他眨眼的星星,和弟弟妹妹说:“将来我要做一颗耀眼的星星。”
他说的星星是理想和梦。
王景峰离开自己小山村,疼爱他的姥姥嘱咐:“东子,学门手艺。有了手艺,能过好日子。”姥姥非常疼他,他最爱住姥姥家。
带着瑰丽的梦,他在三米机床“耕耘”,用不懈奋斗,赢得人生精彩:先后两次荣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获河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省能工巧匠、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2016年11月,当选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2018年1月,当选省人大代表。被人社部评为全国技术能手,获全国煤机大工匠提名奖。
2018年岁末,河北电视台演播大厅。蓝蓝天幕上星光灿烂,那天的他恰恰是舞台上的星。他的故事走上讲台。
一位观众深情地说:“国家需要技术明星,你们才是真正的明星,是民族脊梁!”
劳模是干出来的
幸福是干出来的,劳模也是干出来的。
常年一线劳动,病痛也上“门”。加工件都是钢铁,小点儿几斤,大点儿几十斤,用手搬,满是老茧。他的扳手和铁棍都像被砂纸打了样柔滑。
为不影响生产,他独自忍着,失眠、腰疼、颈椎疼。买了膏药,不舒服就贴。
“你的脖子咋了?”
一天,细心的妻子发现他脖子“歪”,陪他去医院检查——颈椎有了问题。由于总是俯身看车床右边刻度盘,他的脖子朝右歪,颈椎压迫神经。晚上经常疼得睡不着,疼到半夜在地上转圈儿。熬不住,就吃止痛药。第二天,照常上班。
妻子是车工班四名女同学之一。在分到车间后,市里的女孩和来自塞外的小伙恋爱。她选对了人。他是好女婿、好丈夫、好父亲。岳父患病,不能走路,他背岳父走两里地到医院。岳母腿疼,是他20多天风雨无阻送到桥西做治疗。
他舍小家顾大家,常加班加点,很少休双休,没时间陪伴孩子,上学和接送都是爱人管。小学前,女儿要求去动物园,他只带女儿去过一次。他也不能常回张家口看父母,每年只能过年时回。母亲患癌症,检查出结果才告诉他,他赶回柴沟堡,愧疚地说:“妈,儿不孝!”父母为给他减轻负担,他结婚十多年,来石家庄不过三五次。父母60多岁双双打工,给人放羊。他岳母、妻子双双患腰椎间盘突出卧病在床,他要上班,还得照顾俩病人。以前不做饭的他,开始学做饭。9岁女儿自己梳头上学,中午,女儿给姥姥和妈妈买包子、煮方便面。
“家里膏药一摞一摞。”妻子王霄说。
膏药用来缓解病痛。
“他不当回事儿!干起活儿来,什么都不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疼爱他的姥姥去世。姥姥是他最亲的人之一,正在复工复产中的他离不开工作岗位。他在朋友圈发几行文字,带着悲痛坚守复工一线。8月,师傅米义平去世。带他走上劳模之路的人走了!相差三个月,师傅没看到他到北京领奖。9月,母亲去世。仅相差两个月,没看到他载誉归来。母亲去世前,他回去照料为母亲接屎端尿,为一家人做饭,变着花样为母亲蒸年糕、包饺子、蒸馒头。他告诉母亲,自己被推荐为全国劳模,病床上母亲挤出一丝笑,“真好,怕……看不到!”
花开离不开沃土
在省会街头及各县大街小巷,行驶着他所在企业生产的环卫车,为蓝天保卫战日夜奔波……
这些车上有他加工的部件。他说:“我们生产的很多产品都是国产第一,像首台锚杆钻机、首台随车起重机……”
有他这样的大国工匠,会有更多大国制造诞生!
好钢要炉炼,花开要沃土。一个人成长,如滴水只有放在大海才有博大和汹涌。在王景峰成长道路上,省、市、企业给予关爱和支持,企业为他成长提供沃土和环境。
“我的成长离不开各级领导支持,离不开企业!”
从他身上,我看到了闪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明知一线艰苦,却还在20年如一日坚守,因为民族工业需要他们,时代需要他们,需要带动更多的人在工业战线上实现中国梦!
“劳模就是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业绩!劳模是一个人影响着更多的人一起去干!”
滚滚人流,他平凡而普通。
正是这些平凡的劳动者,是民族工业的脊梁,是时代的精神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