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宝林 通讯员 崔岭
“感谢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合盛’)研发的黏豆包系列产品,经过改良后的豆包餐品呈现在冬奥村主餐厅,赢得了各国运动员的喜爱和赞誉,成为北京冬奥会跨越国际的网红餐品之一,为冬奥盛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积极贡献。”近日,双合盛公司收到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运行团队发来的感谢信。
“豆包的受欢迎程度出乎意料,将豆包纳入菜单的原因,一方面,它是中国传统美食的代表之一,可以让世界各国运动员了解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另一方面,带甜味的面食受众较广。可见,豆包已经成为一个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者,展现民族风采的桥梁。”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餐饮处副处长郜雪梅介绍。
扑面而来的中国年味儿,香喷喷的豆包。凭借冬奥“网红美食”——豆包,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受到了社会关注。
匠心传承 质量先行
2013年,农民企业家张胜利、张全利兄弟成立了双合盛,注册“在旗”商标,从家家都做的黏饽饽改良为黏豆包出发,生产“在旗”系列食品,致力于打造“中国杂粮主食领军品牌”。
万事开头难。“在旗”黏豆包虽好,但要走上餐桌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兄弟俩从产品生产、包装到销售策略,从员工招聘到培训再到管理,都进行了仔细研究。哥哥在家抓生产,弟弟出门跑市场,只要是食品展会,就会有“在旗”的影子。
在兄弟俩心中,产品质量被视为企业生命。
9年间,双合盛3次扩建,产品质量从没有打过折。2021年6月,新车间投产,对标欧盟认证标准,全部选用行业领军品牌。截至目前,工厂占地30余亩,标准化生产车间2.7万平方米,已经发展成为日产速冻主食100吨,拥有4万吨仓储能力的现代化杂粮主食加工企业。
赢得口碑 回馈社会
为了让消费者吃到安全、绿色、健康、原生态产品,双合盛成立合作社自己种植大黄米,并攻克杂粮多易散难题,保持杂粮含量在65%以上,选米、泡米、制馅、和面、醒发、成型、蒸制等每道工序全部严格采用传统古法,质检人员全程再严格检验“加把锁”,确保质量万无一失。做出的豆包软糯爽口、米香四溢,成为一款地道的地域性、民族性美食。在没有任何广告情况下,“在旗”食品靠口碑走出河北走向全国,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获得“中国好食品”推荐产品、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等荣誉。
企业刚成立时,兄弟俩心中有两个目标:用最好的原料和设备去做最好的杂粮食品;下最大力量惠及父老乡亲。
近年来,双合盛紧紧围绕建档立卡户稳定增收目标,以土地、劳力等入股为途径,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扎实推进资产收益扶贫民生工程,着力提升“造血功能”和持续增收能力,解决当地500多人就业,带动4600多农户,实现资金收益有路径、企业壮大有支撑、群众增收有保障的互利共赢目标,先后被评为“中国黏豆包之乡龙头企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企、“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河北省质量标杆企业”,用小杂粮撑起了大产业,用小豆包带富了一方百姓,蹚出了一条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资产收益项目带农联农益农新路。
民族食品 迈向国际
作为以弘扬民族饮食文化,打造健康杂粮主食为己任的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2020年,双合盛取得出口资质认证,产品打入加拿大、韩国、美国等国际市场;2021年,“‘在旗’杂粮主食系列”经过层层评审,荣膺第106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2022年被确定为北京冬奥会主食供应商和河北省军粮供应企业。
“规划的11大类65个小类产品成功注册了近200个商标和20个发明专利,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市场线上线下和渠道布局日趋完善,杂粮主食理念、原味理念及绿色加工理念共同叠加,大大提升了‘在旗’品牌价值。”总经理张全利介绍,特别是跨越国际的网红美食深深吸引国外消费者,今年海外订单纷至沓来,企业加班加点在满足国内市场大量需求同时,已经出口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美国、英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世界品尝到了中国的传统美食。
“是满乡风土文化孕育了‘在旗’。国家政策好、产品深加工成就了企业正确发展路。我们就是农民,只是做点儿本分事,还处在创业中。”张胜利兄弟俩表示,公司将始终坚持“立足青龙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的目标,秉承“用品德和良心做食品”经营理念,努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星企业,让“在旗”系列杂粮主食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