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熊睿琦
“追风逐日”,张家口新能源产业“风光无限”。
4月的张家口坝上,尽管春风吹来,但凛冽之风依旧让风机欢实转动;太阳依旧照在一望无际的光伏板上。
而在张北县庙滩云计算产业园内的巨人能源有限公司厂区内,员工们安装的安装,调试的调试,繁忙中井井有条。
“这是世界上最领先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储能示范项目,利用压缩空气储能,1天只需充电4小时就可发电40万度,相当于3万户普通家庭1天的用电量,转换效率可达70.4%。”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工程师索文辉向记者介绍。
70.4%,还有近30%的效率白白丢失,为什么工程师还要研究这些储能技术呢?针对记者的疑问,索文辉介绍,电是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为阻止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能源成为替代火电的新能源。然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到天气变化影响,是低品位电,非常不稳定,直接用这些不可控的能源来并网供电,会给人们的用电带来安全隐患。
“张家口是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达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可开发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截至去年年底,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2347万千瓦,可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绿色能源供应。”张家口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何削峰填谷有效消纳这些低品位电就是我们来张家口的目的,我们就是来为张家口探新路的。这个项目总投资8.4亿元、占地85亩,是国际首套1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同时被列入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名录》。”索文辉介绍。
“张北地处坝上高寒地区,有效施工期短,我们全员克服疫情和施工条件带来的影响,仅用1年多时间就于去年底实现了并网,目前正处于系统全面调试阶段,预计年内投产运行。”索文辉说。
在储能车间,索文辉指着一套套设备向记者介绍,这些设备实现电力调峰、调相、调频、旋转备用和应急响应等储能服务,储电的时候,电力驱动压缩机压缩空气,电能转换成压缩空气的势能,这些压缩后的空气,输送到地下密封存储起来,也就完成了能量的存储。在需要供电的时候,释放出压缩空气,高压的空气经过加热,进入膨胀机,变成常压的空气,在此过程中带动发电机发电,空气的压缩势能也就转化成了电能输出。
索文辉介绍道:“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具有规模大、效率高、成本低、清洁无污染、安全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可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消纳。‘十四五’期间,张北县要打造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核心区,全面推进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就少不了这个巨型‘充电宝’来消纳低品位电,一压一放让可再生能源安全、平稳地输送到千家万户,照亮雄安的夜,点亮北京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