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鹏飞 席晓宇 王晶
2021年底,张家口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2347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57.5亿千瓦时,占全市总发电量58.5%;绿电可直输北京、雄安及冬奥所有场馆;可再生能源应用获国内外13项“第一”,列入国务院《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
从坝上草原到怀涿盆地,从阳原泥河湾到赤城大海陀,张家口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正转化为厚积薄发的产业优势,书写为国家可再生能源领域先行先试和践行“绿色办奥”理念的满意答卷。
厚积薄发 抢占制高点
3月24日,在康保华电卧虎石风电场记者看到,一根根矗立的风机随风转动,源源不断地产生着绿色电能……“公司在张家口已建成风电场和光伏电站13个,投产容量达163.7万千瓦,每年能够发出绿电约20亿千瓦时。”河北华电冀北新能源有限公司康保管理处主任杨义文说。
康保华电卧虎石风电场只是张家口风能利用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104家,装机规模2347万千瓦,其中,风电1644万千瓦、光伏695万千瓦、光热1.5万千瓦、生物质6.5万千瓦;并网2332万千瓦,是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
张家口市能源局局长任晓伟表示,张家口有着充足的项目储备,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获批可再生能源规模4693万千瓦,到“十四五”末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将达4300万千瓦。未来三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将呈现井喷态势。
不仅规模大,张家口在产业思路上的前瞻性、科学技术的创新性上也领航国内业界。
位于桥东区创坝园区的张家口市氢能与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氢能全产业链一体化数据中心内,项目总监孟晓敏告诉记者,这是国内首家氢能全产业链一体化数据采集和监测平台,目前已接入张家口市制氢厂、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车的运行数据。
“研究院成立以来,协助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氢能行业政策,并搭建氢能与可再生能源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交流平台,促进氢能产业链加速形成。”孟晓敏说。
这样的“智脑”机构,张家口还聚集了由19名专家组成的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由28位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组成的示范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以及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由专家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用“智慧之光”照亮产业发展未来。
技术创新示范效应也开始显现。列入中科院先导A专项的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单体容量全球第一;跨季节储热项目太阳能转化率达85%;率先应用了转化效率高达24%应用异质结光伏发电技术,被誉为“光伏新动力”。此外,虚拟同步电站、智能风机、碲化镉、异质结光伏发电、跨季节储热、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一大批国际领先技术也得到示范应用。
多维度发展 多元化应用
“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多维度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张家口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层面,融入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市能源局局长任晓伟表示。
这么多的绿电,如何本地化最大限度地利用,从而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张家口探索用能方式改革,走好多元化消纳这步棋。
2018年8月,张家口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实施清洁取暖工程,累计推广电供暖面积1740.6万平方米。同时,在国内首创“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四方协作机制,开展绿电市场化交易,累计交易44次,交易电量30.43亿千瓦时,为企业和用户节约电费约7亿元。
依托富集的绿电优势,张家口吸引22个大数据产业落地,投运服务器103万台,并围绕张北、怀来等大数据产业集中区域,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碳中和示范项目实施,加快大数据产业和可再生能源联动发展。
示范开展平价光伏项目参与市场化交易,以张北禾润光伏项目为试点,与秦淮、阿里巴巴大数据项目交易,交易绿电9000万千瓦时。
建成国内第一个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全市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商业化运行数量达444辆,累计载客量超6200万人次,累计运行超2100万公里,是全国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数量最多、最稳定的城市之一。
“2021年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终端消费占比达32.5%,居全国领先,并跻身国际一流行列。到‘十四五’末,全市可再生能源终端消费占比将达到45%,70%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任晓伟说。
除了本地消纳,北京和雄安新区也通过“智能电网”享受到张家口绿电福利。
投运张北±500千伏柔性直流工程,创造12项世界第一,每年为北京输送绿电141万千瓦,约相当于北京市年用电量的十分之一;建成张北至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打通河北两翼绿电通道,2021年为雄安新区输送绿电约125亿千瓦时。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地冬奥场馆均使用张家口的绿电,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场馆100%绿电保障。
驱动未来 “领航”制造
走进金风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风机部件制造。金风科技张家口总装厂厂长马涛告诉记者:“这是金风科技研发推出的全新一代中速永磁智能风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单机容量达到6700千瓦,发电效率高达98%,满发状态下每小时可发电6000千瓦时,订单已排到明年。”
“不解决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本土化的问题,在产业中就没有话语权。”任晓伟表示。“张家口围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聚集区,打造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系统引进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落户明阳智慧、金风科技、亿华通等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4家,实现投产17家,涵盖风机、塔筒、叶片、光伏组件等上下游产业,形成智能风机、高效光伏组件、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多个产业链条。”
谈到当年选择张家口的初衷,马涛说:“张家口是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本地市场潜力巨大,而且紧邻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等北方新能源发电基地,区位优势明显,产品运输成本竞争力强,是金风科技全国众多自有工厂中的两家属地化工厂之一。5年来,公司累计生产风力发电机2000余台,实现产值65.8亿元。”
“今年公司计划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技改扩能,通过对现有生产工艺再造、技术装备更新,力争年内产能达到500台以上,2023年突破1000台。”马涛对未来信心十足。
在海珀尔加氢站,一辆辆“喝饱”了氢能的公交车缓缓驶出,奔向各条公交线路……位于桥东区的海珀尔制氢项目,目前每天生产氢气2吨,为张家口氢能公交车提供燃料供给。
氢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产业新“蓝海”,张家口当然不会错过,强势“入局”建设氢能综合利用产业体系,擦亮“氢能张家口”品牌。先后培育和引进亿华通、海珀尔、厦门金龙等氢能产业链企业18家,聚通科技150MW燃料电池电堆项目及测试车间项目已落地建设,亿华通动力科技公司燃料电池二期年产1万台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张家口氢能科技公司年产4000台套风冷型氢燃料电池堆生产线项目已基本建成。
如今,已初步形成制氢、制加储设备制造、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核心零部件、氢能整车制造、加氢基础设施等上下游全产业发展格局。
今年1月,由张家口市牵头的河北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获批。4年示范期内,张家口将推广各类型燃料电池汽车1130辆。氢能主要来源为可再生能源制氢,实现“绿电”制备“绿氢”,氢能利用全过程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