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魏玉坤
受国内疫情散发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31日出炉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9.5%,但仍位于50%的临界点附近,且部分分项指数和行业PMI仍处于较好水平,显示经济运行中仍有积极因素。
“受本轮疫情影响,局部地区部分企业临时减产停产,且波及到上下游相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一些企业出口订单减少或被取消,制造业生产活动和市场需求有所减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
作为经济运行先行指标,3月份制造业PMI虽有所回落,但仍徘徊在“荣枯线”附近,保持经济稳定运行仍有较好支撑。
三一重工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企业正加快全球制造布局,推进海外数字化战略,建设智能化“灯塔工厂”,打造本土化先进制造能力,对高技术制造业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基础原材料行业PMI有所回升。尽管面临原材料价格高涨的压力,基础原材料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仍保持稳中有增,3月份基础原材料行业PMI为49.5%,较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
“尽管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等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但这三大行业的购进价格指数均低于基础原材料行业购进价格指数超10个百分点,表明基础原材料行业内部消化了一部分成本压力,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相关政策取得较好成效。”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说。
企业心态仍较为积极。3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虽较上月下降3个百分点至55.7%,但相比2021年四季度均值53.9%,当前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仍处于较好水平,企业预期整体保持相对乐观。
此外,大型企业运行相对稳定。3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1.3%,低于上月0.5个百分点,但高于制造业总体1.8个百分点,位于景气区间,继续保持扩张。
主要受疫情影响,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但随着气候转暖,建筑业施工进度有所加快,建筑业景气水平小幅上升,且信息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新动能发展态势持续稳定。
“调查企业反映,随着局部地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受抑制的产需将会逐步恢复,市场有望回暖。”赵庆河说。
不过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加之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等影响,经济总体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表明中国经济仍需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建议,应抓紧提高疫情防控精准度,切实减少散发疫情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抓紧扩大内需相关政策的细化落实,特别要抓好政府重大建设项目的相关工作,力争早开工、早见效;精心做好保供稳价相关工作,确保重要生产资料供给安全和价格稳定。
(据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