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新华通讯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5年来,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建设,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不断取得新进展,展现新形象,一批重大疏解项目有序落地。截至今年3月,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100多家。5年来,在新区本级注册的北京投资来源企业达3600多家,占总量的八成多。
打造“牛鼻子”,有效承接功能疏解
姚培过去在北京一家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雄安新区宣布设立次日,她和同事直奔雄安,第一时间感受新区“春天的气息”。当年12月31日,单位在新区设立雄安事业部。如今,越来越多的“姚培”成为雄安追梦人。
河北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雄安新区定位,坚持把协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有效承接北京疏解的存量和增量,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
雄安新区设立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一时间入驻雄安新区。工银科技公司、华融基金公司、中国移动5G产业基金等一批现代金融企业落户。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核电创新中心等创新资源汇聚雄安,区块链、新一代网络等实验室和稀土功能材料制造创新中心挂牌成立。
国家大事,必作于细,贵在实效。
打造一流硬件设施环境和优质公共服务,是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的重要保障——
为京企开辟绿色通道。对于符合新区产业政策的北京企业,雄安在开通线下绿色通道的同时,优化全程电子化申报审批流程,打造线上“一窗通”企业开办平台,全面实行企业名称网上自主申报,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
高标准建设配套基础设施。作为雄安新区建成的第一个标志性城市建筑群,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项目是新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先期入驻企业的职住一体综合园区,建成后将实现“绿色三星”全覆盖及上百项绿色建筑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南拒马河右堤等环起步区防洪堤建设全面完工,具备200年一遇防洪能力。启动区项目建设进度加快,EB4以北交通骨干路网已经形成,水系绿化全面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完善,三校“交钥匙”项目即将投入使用,互联网产业园、综合居住片区等功能区和一批标志性工程设计建设有序推进。
吸引北京高端人口转移。雄安新区出台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特别提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单位和个人月最高缴存基数暂参考北京市标准执行”。今年起雄安新区启动实施“雄才计划”,围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布局人才链,建立非首都功能疏解单位及人才服务保障绿色通道。
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打造功能疏解“样板间”
中国星网集团是去年4月新成立的央企,其对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乃至航天科技的发展意义深远,这也是首家总部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央企。在启动区,中国星网集团总部项目已完成选址,施工围挡、土地平整等工作均已完成。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五度春秋,斗转星移,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首批标志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为服务疏解项目落地,雄安新区健全“指挥部+管委会+工作专班+综合服务中心”疏解服务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跟到底”机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流程服务。
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启动区项目部业务经理赵路辉说,为保障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他们把“工位”搬到工地上,协助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修建进场施工临时路,遇到困难随时协调解决。
“雄安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起势良好。”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副局长丁进军说,除了首批3家央企总部外,央企在雄安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达100余家。在京部属高校、医院疏解步伐也逐步加快,首批4所高校、2家医院建设项目正抓紧推进。
加快北京高校、医院、央企总部、科研院所等疏解力度,积极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端高新产业,强力推进启动区产业园、科学园、大学城、金融岛、创新坊建设。
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样板间”,雄安启动区通过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