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西庆
“一座城市,除了风景和美食,最吸引人的就是营商环境!”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只有通过拼服务、拼环境努力“经营”,地方发展才能一直“赢”。
近日,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印发《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明确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以助力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为主线,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并公布了今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事项清单139项。一条条措施、一个个目标,彰显了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投资热土、吸引各路才俊共同创业的决心和雄心。
如果说营商环境是生产力,那么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构成了各类资源、机遇进入一地的“投资指南”,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儿走、资金就往哪儿流、项目就往哪儿落。只有构建起竞争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办事更加便捷的政务环境、监管更加规范的法治环境、行为更加守约的信用环境、融资更加顺畅的金融环境,市场主体才能“敢来”“愿意来”,来了就扎下根、不想走。
事实上,优化营商环境,一直是河北高质量发展路上的“主打歌”。2021年,河北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增长6.5%,以12大主导产业、107个特色产业集群为支撑的梯度迭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这是全省人民苦干实干的结果,也是这些年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集聚生产要素的结果。从“双创双服”到“三深化三提升”“三重四创五优化”,再到“三统筹三扩大四创建”,河北省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性工程,在全国率先推行省级“一窗综合受理”,独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覆盖,“一网办、掌上办”服务遍地开花,“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向深化,一个个强有力的举措,不断打开束缚市场主体的“无形枷锁”。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持续不断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纵观今年河北省制定的139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事项清单,既着眼打造“有为政府”,又注重建设“有限政府”;既突出“亲”,又强调“清”;既聚焦市场准入这一“门槛”,又突出全过程服务这一“链条”;既有放权赋能的减法,又有全方位服务的加法,构成了一场从“面子”到“里子”、从局部到全局的全方位、深层次改革。相信这些举措一定能大大提高“河北温度”、优化“河北形象”,把企业更多地招引进来、把项目更快地建设起来、把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
说一千,道一万,落实效果最关键。方向有了、措施定了,接下来就需要各地用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积弊,用法治固化好经验做法,抓重点、攻难点、疏堵点、塑亮点,切实让139项改革事项清单蕴藏的“政策红利”完美释放。需要注意的是,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关乎河北形象,各级干部要主动当好“店小二”“娘家人”,倾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保姆式”服务。当然,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充分估计营商环境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在精准发力、久久为功中,持续深耕河北“办事不求人、服务暖人心”的肥沃营商土壤,形成各类市场主体竞相生长、花团锦簇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