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乡村振兴绘画卷 三农发展展宏图

——临城县推动乡村振兴与发展纪实

岐山湖。

临城县绿岭核桃深加工企业员工在核桃加工生产线上忙碌。

天台山。

扫码看百县

□ 康世良

初春时节,临城大地上,一座座农家小院绽放出新颜,一个个美丽乡村如同一粒粒种子,在生长着新的希望。

近年来,临城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让资产、资金、资源握指成拳。农村巨变,已经取代人们脑海中“灰头土脸”的传统印象,美丽乡村绽放在广袤大地,诠释着临城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生的巨大变化。

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朝气蓬勃、风景正好,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临城次第展开……

做好顶层设计

让乡村振兴

立柱架梁“有干头”

食为政首,农为邦本。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蓝图。根据省、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安排部署,临城县全力推进,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组织保障,立柱架梁。

去年以来,临城县委、县政府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中之重,就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学习,安排部署,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提标攻坚行动,成立临城县乡村振兴提标行动指挥部,出台《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临城县2021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要点》《临城县乡村振兴提标攻坚行动方案》《2021年度县党政主要领导同志领衔推进落实改革事项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强化督导,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直接抓乡村振兴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为各项任务目标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面对已有的脱贫攻坚成果,临城县以“归零”的心态吹响乡村振兴再出发新号角,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去年,该县编制《“十四五”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成果规划》,同时相继出台了《2021年巩固提升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工作方案》《关于推进脱贫县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临城县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临城县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管理办法》《2021年临城县标准化生产推进方案》《2021年临城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了县、乡、村产业服务体系,全县继续派出产业发展指导员43名,分包全县220个行政村,为脱贫群众发展脱贫产业提供产业指导、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涉农整合资金总额9102万元,用于产业帮扶项目资金额5469.65万元,项目资金占比60.09%,资金总数和比例均较上年上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稳定提升务工就业规模,脱贫人口稳定就业5205人。临城县严格落实过渡期内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职能责任和乡村属地责任,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就学率100%、低收入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100%、住房安全保障率100%、饮水安全保障率100%“四个百分百”。

突出产业带动 让农户致富增收饱尝“甜头”

近年来,临城县委、县政府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质量完成“千斤粮、万元钱”任务,为全县农民群众增收多开新路。2021年万元钱任务为68646亩,截至目前已完成上报69466亩,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38500亩,其中酸枣28500亩。

去年,该县印发《2021年“万元钱”及林下经济和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对万元钱、林下经济和核桃产业等各项目标任务、整体进度安排、主要发展模式和重点任务进行了详细的部署,根据各乡镇地理位置和种植传统把全县划分为三大重点发展功能区,即东部蔬菜功能区包括东镇、鸭鸽营乡、黑城镇和临城镇部分地区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为主的产业区;西部山区林果、食用菌产业区以赵庄乡、郝庄镇、西竖镇为主发展特色水果、食用菌产业;中部丘陵特色杂粮产业区,以石城乡、西竖镇和黑城镇为主的谷子、山药农产品为主的杂粮区。同时利用现有区域优势发展林下经济,林下间作药材等方式,制定了酸枣产业、高效蔬菜产业、高效中药材产业、高效水果产业、优质红薯、优质玉米、“林下+”模式、特种种植等适合临城发展的八个主要发展模式,引导各村因地制宜,科学选准产业。

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是临城县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该县县领导表示,“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关键,没有产业发展这个根本和基石,乡村振兴难以持续。”

回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成效,临城县整合各项资金集中向产业项目倾斜,通过不断探索财政资金+扶贫资金+银行贷款的共筑资金池模式,按5到10倍比例放大贷款支持,大力发展起一批特色产业,做到户户有项目、村村有产业、乡乡有特色,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以核桃产业为例,该县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先后成立绿岭、绿蕾、新惠通等企业。其中绿岭公司形成了从优质薄皮核桃的繁育、种植、研发、深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是全国唯一的核桃全产业链企业,是我国最大的集约化优质薄皮核桃生产基地。目前该公司拥有薄皮核桃标准化产业基地1.5万亩,合作基地20万亩,苗木繁育基地1300亩,建有自己的核桃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区。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他们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为农户供应高纯度优质核桃苗、免费技术服务、产品保护价回收等,带动周边村千余农户栽植薄皮核桃,掀起全县种植核桃热潮。同时,成立薄皮核桃专业合作社120多家,龙头企业在农用物资采购供应、新品种引进、田间管理、市场销售等环节提供服务,引导农户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生产,全县专业合作社发展薄皮核桃达到2万多亩。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发展大农业、大产业提供支撑。农户将土地“入股”薄皮核桃种植公司,由公司进行统一生产管理,收益后参与分红,实现了公司、农户双赢。通过土地流转,全县500亩以上种植片区达40多个,形成了22.6万亩、年产值5亿元的中国北方最大的优质薄皮核桃生产基地,涉及138个行政村、1万多农户,其中贫困村85个,贫困户6000多户。

扮靓人居环境 让美丽乡村建设有“看头”

在道路两旁,树木等待春风吐绿,干净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掩映着一栋栋崭新的农家小院,这是临城县大地上的乡村美景图。

去年以来,临城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重点,强化措施,扎实稳步推进。建成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为全县乡村建设高质量赶超发展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该县多次召开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对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统筹谋划,合理布局,集中精力,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做实做细。

该县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意见(2021-2025)》《2021年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及《临城县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意见责任分工》,确定目标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全面压实了工作责任,争取一般债券资金680万元,在19个村实施便道硬化、村庄亮化、美化、绿化等建设项目,统筹协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200万元,在13个村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及产业发展项目,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20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

围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临城让乡村成为大花园,让乡村更有品质、更有活力,下了大功夫、花了大力气、投入大手笔。成绩单就是最好的证明:

去年,完成户厕改造10859座、公厕65座,超额完成任务;

按照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了北程村、南程村、水南寺、东菅等、东竖村、山南头、钱家韩、侯家韩、灰卜、乔家庄的生活污水治理;

33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目标任务已全部完成建设,2021年完成了新建、改造10千伏及农村电网线路265公里;

全面深化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改革效果,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础行”活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村村有卫生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9.89%;

加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度,全面开展河道清理,强化河长制,开展河湖清“五乱”工作,整改河湖“五乱”问题50多个,清理垃圾、涉河违障2万立方米,平整沙坑沙堆20处,2100平方米……

漫步在临城的乡村,清新、怡人的乡村美景令人流连忘返。“以前的农村居住环境脏乱差。自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村里干净了、美了、亮了。”这是临城百姓的一致感受。农村人居环境变好了,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就有了基础,农村经济才能焕发活力。去年,临城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线路,建设休闲农业旅游项目10余项,实施A级乡村旅游建设工程,建成第一批10个A级乡村旅游景区;全县民宿、农家乐总量达到197家,带动3000人实现就业,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累计达93.7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累计达4.68亿元。

强化乡村治理 激发农村持续发展“内动力”

近年来,临城县统筹区域内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细化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将基层治理延伸渗透到每家每户,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切实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升级提质。

该县高标准完成全县220个村党组织换届,高标准实现省市“1369”和“五个一”换届指标;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基层党建攻坚”“擂台赛”“红黑榜”等观摩评比机制,通过“周督查、周通报、月排名”推动基层党建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强化村级“六位一体”组织体系。在农村建立党支部、村委会、村监会、党群服务中心、保洁队、经济合作组织“六位一体”村级组织架构,健全完善协调运行和民主决策机制。规范提升基层阵地。持续实施领导干部包联制度,建立县级领导基层党支部联系点13个,全县22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六有标准”全覆盖,打造党建示范点172个,完成2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党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为加强乡村治理工作实效,临城县创新工作做法,全面推行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以“一事一清单”方式制定“小微权力”清单,为村干部组织和村干部行使权力制定边界,规范权力运行流程,每项事项流程让村民做到“六个明确”,即事项名称、责任主体、权力行使依据、运行流程、公开公示及责任追究明确,使“小微权力”公开透明,把村级“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推行民主,实行村级事务清单。按照权力下放、权责一致的原则,除法律法规等必须由县级以上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行使的行政许可、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外,临城县把直接面向农民群众、量大面广、由乡镇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至乡镇人民政府,完善村级依法履行职责主要事项和协助政府工作主要事项目录清单。村级针对重大事项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梳理村级重大事项和一般事务工作,把以往由乡镇直接插手的村级事务,建立“事务清单”,让基层民主深入人心。

简政放权,实行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责,将网格化制度运用到各项事务当中,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建立“责任清单”,镇级认真清理整顿村级组织承担的行政事务多、各种检查多、评比事项多等问题,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村级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属地到人,责任到人,并探索建立“互联网网络管理”服务管理模式,为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规范的服务,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提升服务,建立投入清单。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服务大厅设施,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办事需求,完善统一管理的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

畅通监督,建立公开清单。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提倡由非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或党员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理顺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充分发挥其在村务决策、财产管理、脱贫攻坚、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等事项上的监督作用。

“小微权力清单”给村干部的权力套上“紧箍”,让村干部“干净”做事,更让老百姓看得明白,村干部办事有章可循,村民监督也有据可查,“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现在,在临城乡村听到最多的话题是“发展”,看到最多的是“实干”,乡村治理创新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动力。

培育文明乡村

让农村生活更具“精气神”

乡村振兴是一项重大长远的民生工程,不仅要让乡村环境变美,还要让村民生活、精神文明变美,临城以“文火慢炖”的态度,逐步探索乡村文化振兴路径。

该县县领导表示,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新时代为临城乡村文化建设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运用切实有效的方式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满足乡村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乡村文化自信,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

去年以来,临城将智慧党建、理论宣讲、精神文明建设、“扫黄打非”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度融合,实现8个乡镇文明实践所、220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理论宣讲、教育、文体、科技与科普、卫生健康5个服务分中心,每日相关单位派驻人员,开展职能业务咨询活动。创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挖掘整理北高村第一党支部、烈士陵园、李保国科技馆、驾游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资源,拍摄临城专题宣传片,结合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谋划了“跟着红色足迹学党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刻钟。

健全完善志愿服务组织,该县在吸纳志愿者协会、爱心协会等社会公益志愿服务人员基础上,督促指导8个乡镇成立乡镇特色志愿服务队,220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设立志愿服务队,成立平安建设志愿服务队,全县志愿服务人员达3万余人,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发挥交通疏导、文明礼让、安全出行的社会效能,去年组织举办年度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102名志愿者和20个志愿者团队获表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点状散发形势,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招录社会公益志愿者,深入主次干道、社区公园、乡镇村等一线,主动宣传劝导群众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疫情防控健康知识,发挥重要作用。

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该县明确把以“两会一约”为核心内容的移风易俗“擂台赛”作为各乡镇、行政村“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动员各方力量,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去年8月份进行了第一次“擂台赛”,对各乡镇、村进行量化打分,通过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查问题、找不足、看现场、比成效,营造了移风易俗浓厚氛围,遏制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补齐了农村群众“精神短板”,更新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推动了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好转。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和“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推介活动,目前,该县已经获评“新时代好少年”1人、“邢台好人”3人、“河北好人”1人、“中国好人”1人。

乡村振兴须久久为功。一张蓝图从容运笔,振兴路上加速前行。聚力前行,征程再起,新春的序幕已经拉开,临城上下正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再谱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康世良

联系电话:13803330843 18632126918

邮箱:ksL725730@163.com

2022-03-08 ——临城县推动乡村振兴与发展纪实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02581.html 1 乡村振兴绘画卷 三农发展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