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开局——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进军的重要一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开局,意义极为重大。
是挑战,更是机遇;有压力,更有信心和干劲。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经济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孕育出新气象,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定。
稳字当头,新实践呈现新气象
作为中国经济“压舱石”,工业经济传递出平稳开局的积极信号,着力巩固了宏观经济向好的基础。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越是在变局之下,越要认识到“稳”具有的特别重要的意义。
把大局,稳字当头;谋大势,以稳应变。各地区各部门抓住一个“稳”字,相继出台一系列举措,夯实经济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
随着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市场预期逐步向好——
南方八省电厂日均耗煤仍处于较高水平;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5%,高于上月3.2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信心有所回升;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4,连续3个月上升……一系列数据传递出中国经济稳健开局的势头。
稳是基本盘,进是关键词。
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再走大呼隆、粗放型发展的路子,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用创新引领动力之变,协调激发结构之变,绿色撬动效能之变,开放助推格局之变,共享加速福祉之变……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新作为正孕育新气象。
“进”增添了“稳”的成色,拓展了“稳”的空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2022年中国经济开局带来新气象,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势能。
保持定力,新理念应对新挑战
短期与长远,约束与机遇,既有辩证法,也体现了发展观。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是在承压的时候,越需要定力和决心。要实现怎样的发展,着力点在哪里?答案,从坚守的底线与做出的选择中更能感知。
尽管挑战前所未有,仍然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新局面的突破口——
不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牺牲资源环境,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执行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
围绕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
用新发展理念把握大逻辑、大方向,锚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中国经济稳步向前。
砥砺前行,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定
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夯实基础、砥砺前行,中国经济在壮阔的海域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航程。
迈入新年,一场场会议召开,一项项改革措施和发展规划落地。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各地推进高质量发展,步履更坚实、信心更坚定。
改革,激活发展动力——
今年1月,深圳发布《深圳市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允许持有清单内境外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员按照相关实施办法,提供专业服务。
福建今年将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等,持续向改革要动力……
创新,孕育前行动能——
海南今年要在南繁、深海和航天领域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江苏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重庆启动制造业“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布局“新赛道”,高质量发展不断积聚新势能。
开放,拓宽发展空间——
从《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发布,到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度参与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国际合作,以高质量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展不止步,奋斗无穷期。锚定目标,化压力为动力、积优势为胜势,中国经济将不断激荡新气象,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张辛欣、徐海波、叶昊鸣、周圆)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