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穆叶)捏面人、吹糖人这些老手艺,承载着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在苏家庄村一处老宅里,年近花甲的陈彦光和妻子杜小暖在农闲之余,一个捏面人,一个吹糖人,时而互相切磋,用巧手诠释着传承与坚守。
陈彦光说:“我小时候每天看着奶奶捏面人,也算是耳濡目染。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于是就开始学着大人的模样,捏一些小兔子、小老鼠等简单的动物造型。”
成家后的陈彦光迫于生计,便做起了香油生意。六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网上接触到这些老手艺。仿佛老友重逢,陈彦光重新拾起儿时回忆,燃起了学习的欲望。于是,他便去河南拜师学艺。经过几个月的学习,陈彦光慢慢掌握了捏面人的技巧。
“别看这些玩意儿小,但也要讲究传神,只有捏得像,才能受到人们的喜爱。捏面人要先捏出一个头型,然后根据色彩(彩面)的颜色捏出眼睛、鼻子、嘴巴等点缀上,借助刀、梳子、剪刀等工具,一个小巧玲珑的面人就完成了。”说起面人的制作方法,陈彦光打开了话匣子。
孙悟空、猪八戒、十二生肖……在陈彦光的巧手下,一个个卡通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有手持鲜花的,有骑自行车的,还有跳舞的,每件作品栩栩如生。在拜师过程中,陈彦光还学到了吹糖人的手艺。在他的熏陶下,老伴杜小暖也学会了吹糖人。
杜小暖说:“先将糖加热到一定的程度,再取出一小块糖稀,这么一捏也不粘手,用手揉个球球,再弄个窝窝,再拉出一个管来再吹。凭脑子的记忆,想吹什么动物,手里就捏什么动物,口吹出的气跟手得配合好。”
如今,老两口逢年过节就会去集市上“大展身手”。同时,他们还把这些作品发布到了网上,让这些古老的“草根技艺”也变得洋气起来。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他俩收获了一大批喜爱传统民俗的“粉丝”。
陈彦光说:“中华民族的老手艺不能丢,希望通过大众熟悉的方式,让这些古老的技艺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未来,他想着搞些创新,融入一些现代元素,把中华民族的老手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