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胡晓梅 袁立朋 李丽钧 烟成群)2月5日上午10时,2022北京新闻中心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城市服务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气象局、北京市应急局、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冬奥会城市运行及环境保障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张岩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赛事服务保障全面开展。在北京市层面,制定印发了冬奥城市运行保障总体方案,从“点、线、面”划分为核心保障区域、重点保障区域和一般保障区域,分别制定了保障目标,建立健全冬奥会城市运行体系,着力提升城市公共设施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预计冬奥会期间,全市城市运行各领域保障人员18万人,参与冬奥城市运行和环境保障5万余人,全面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冰雪运动是高风险运动,运动员发生损伤概率较高,及时、科学、有效的医疗救治是冬奥会成功举办的有力保障。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建辉在介绍冬奥医疗保障工作情况时表示:“为全力保障冬奥赛场安全,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共设置了88个医疗站,提供现场医疗救治以及伤病员分流转运工作。针对每个场馆比赛运动损伤特点,各医疗机构还专门配置了包括骨科、口腔科等专业学科的医务人员,在冰球场馆增配了CT、牙椅等设备,真正实现了‘一场一策’的医疗保障。同时,按照冬奥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协同北京市冬奥组委,将涉冬奥伤病员分为新冠肺炎确诊与疑似患者、闭环内发热症状患者、闭环内其他伤病员、闭环外发热症状患者、闭环外其他伤病员等五类,调整优化定点医院收治任务,18家定点医院实施精准分类收治,避免不同风险伤病员流线交叉。赛时定点医院将有2100余名医疗骨干提供及时、高效的医疗服务。”
北京市交通委二级巡视员商万友介绍,为双奥之城提供安全、准点、可靠的交通服务保障,确保道路设施运行正常、应急保障高效及时,实现赛会交通与社会交通和谐运转,是北京市交通委的努力方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交通保障服务:加强巡查检查,确保道路设施运行安全。设置奥林匹克专用车道,保障奥运车辆优先通行。交通无障碍设施完成升级改造。
北京市应急局副局长刘斌介绍了首都安全应急保障工作情况。一是积极配合做好赛事保障应急预案工作,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开闭幕式总体应急预案等33部专项应急预案,并不断更新完善。二是强化赛场区域内安全保障,监督指导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制冷项目的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设施设计,开展冬奥开闭幕式临建设施搭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三是突出赛场周边森林防火安全,重点加强延庆等涉奥区的检查指导。
北京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季崇萍介绍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情况。季崇萍说,冬奥气象科技创新实现两个“首次”。一是首次在我国中纬度山区组织实施了复杂地形下的冬季多维度气象综合观测试验。构建了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的立体、加密气象观测网,为冬奥气象预报技术研发和实际服务提供了精细的天气“背景”数据,也为深化我国山地气象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二是首次实现了“百米级、分钟级”业务天气预报能力。“百米级、分钟级”预报就是指在冬奥山地赛场核心区域,可以提供网格间距达到100米,时间精确到10分钟一次的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