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沧州

百姓放心上 实事抓手上

——从沧州两会热词看2021年全市发展

北京现代沧州分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沧州市民在鼓楼广场载歌载舞。

年终岁尾,黄骅港依旧一片火热的工作场景。

本报讯(记者代晴 崔上)一起回顾,一起见证。从“大美运河”到“沿海经济”,从“协同发展”到“民生福祉”……这些两会热词带您重温沧州2021。

【大美运河】

一条大河波浪宽,悠悠运河滋养了浩浩沧州。她舞动着柔美的腰肢,像母亲一般,深情守护着沧州这片热土,赋予沧州更大的梦想、更好的未来。

大运河是沧州的根和魂。作为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沧州市委、市政府全力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三篇文章,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并将此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回应群众关切的突破口与落脚点,催生千年运河美丽蝶变。

2021年,沧州市以“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为主题,以“一带(运河风光带)、三区(城市展园区、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为空间结构,实施了包含百狮园、南川楼、朗吟楼项目在内的大运河沿线25项重点工程。古老运河魅力值不断提升,千年文脉更具生机与活力。

沧州正以实际行动,让百姓真切感受到运河生态环境变迁带来的新气象,并享受到与运河和谐共生带来的美好新生活。

【沿海经济】

年终岁尾,尽管海风凛冽,但黄骅港依旧是一片火热的工作场景。伴着机械的轰鸣,装卸工人紧张作业,远处海鸥翔集,海天一线构成别样的风景。

2021年,黄骅港有6个月煤炭装卸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两度打破单日装船纪录;面对能源保供任务,港口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克服恶劣天气,累计争取26艘次船舶进港。自2021年10月份以来,黄骅港累计完成煤炭保供4000余万吨,位居我国煤炭港口第一位。

目前,黄骅港投资超500亿元的22个码头和7条铁路专用线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海油中捷石化新材料改造升级、全拓大数据产业园等大项目好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港口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临港产业聚集实现新跨越。

截至目前,沧州渤海新区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39个、总投资1386.06亿元。在全球严峻疫情形势下,实现了项目数量和质量逆势增长。

【城市更新】

日前,在沧州市新华区千童北大道和永济东路交叉口,一处新增的“口袋公园”成为市民休憩游玩的新去处。“这里原来是一片违建,现在改造成了公园,环境真是大变样!”市民刘女士高兴地说。

城市更新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过去一年,沧州市强力推进城市更新,不断改善老旧城区居住环境和配套水平,激发老城区原有业态升级转型,释放巨大产业空间,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今年,沧州市城市更新目标清晰:坚持“留改拆”并举,推动沧州中心城区72个片区征拆改造工作,20个安置区同步开工建设;全面优化城市路网结构,确保22条“断头路”今年5月建成通车,年内再启动10个项目;加快石黄高速中心城区互通式立交工程建设,将长芦大道打造成沧州市区东部的“迎宾大道”;高标准创建3条精品街道、2个美丽街区,完成3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任务,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持续巩固城市环境容貌提档升级活动成果,动态实施拆违拆临、整治架空线缆等20项重点任务,全力做好绿化美化、景观打造等后续文章……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崭新的沧州。

【作风转变】

刚刚过去的2021年不仅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更是沧州难得的战略机遇叠加期,为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实现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促进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开展,沧州市深入开展“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转观念促发展,转作风促落实”为目标,以开展“对沧州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大讨论为路径,突出把实现“六个转变六个强化”、推动市委中心工作落地落实贯穿始终,以观念的“破冰”和作风的转变实现发展的“突围”。

在沧州市运河区朝东社区,墙上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红旗榜”格外醒目。300多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14个网格后,加入养老、治安、帮教、调解等9支志愿服务队伍。沧州市开展“两转两促三思考”思想大讨论实干大行动以来,运河区认真开展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活动,形成了党旗飘扬在基层、服务群众聚民心的良好氛围。

在推动“三件大事”以及项目建设、城市更新等各项工作中,沧州市各级各部门解放思想、实干担当,探索创新、攻坚克难,将作风转变落实到苦干实干的行动上,不断汇聚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的智慧和力量,谱写沧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协同发展】

2021年,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整车产销量累计达到64万台;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入驻614家北京服装生产企业。沧州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沧州紧紧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项目集聚效应,坚持服务京津、借势京津、融入京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数据显示,2021年,沧州市新签约京津项目166个,累计承接落地京津项目644个,总投资2294.35亿元;沧州与36家央企建立合作关系,与央企合作项目302项;另外,沧州179家企业与京津102家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展开产学研合作,研发成果399项,转化成果239项。

沧州主动融入京津的路网建设也正呈现加速之势。截至目前,石衡沧港城际铁路项目(沧州段)全面开工,雄沧港(定沧)、津沧城际铁路建设已经启帷,雄商高铁、津潍高铁前期工作正稳步推进。

【地下水治理】

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将其列为全市“三件大事”之一,成立领导小组,出台《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关于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的实施计划》等系列文件。

沧州市坚持高位推进、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全力打好“节引调补蓄管”组合拳,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全力推进实施“万塘千渠百河”水系连通工程,多渠道引水14.8亿立方米,关停取水井1.7万眼,2021年全年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1.14亿立方米,深、浅层地下水位分别同比回升5.39米和1.48米。东光、海兴入选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民生福祉】

“出行更方便了,环境更漂亮了,小区也更安全了……”献县修造厂住宅小区经过改造面貌焕然一新,居民对此津津乐道。2021年,沧州市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投入资金5.9亿元,完成130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惠及居民18322户。

沧州市毫不动摇保障改善民生,持续解忧纾困、增进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全民参保,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双减”政策,改扩建中小学校,打造“订单式”职业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健康沧州建设;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普及冰雪运动,建设体育健身场所,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今年,沧州市围绕城乡建设、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谋划提出了15项民生实事,将与省20项民生工程一起稳步实施、抓好落实,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

【理论宣讲】

对准墙上的二维码一扫,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内容便以音频的形式响起。在黄骅市滕庄子镇西道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们通过这面“会说话”的墙,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党的“好声音”。

依托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活动空间的大屏幕,插播理论宣传短片;组织沧州市区700多辆公交车和各县市客车、公交车循环播放宣讲音视频;全市5600多个行政村全部开通农村大喇叭,用乡音传递党音;办起胡同论坛,居民们围聚在一起听党课;以网络在线形式开办直播讲座;以答卷或“快问快答”方式营造学习氛围……沧州各地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用“小马扎”“交流墙”“PK赛”“大篷车”等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宣讲形式,让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一处处鲜活的宣讲现场,一组组“比学赶超”的学习场景,沧州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无愧使命担当,谱写崭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沧州贡献力量。

2022-01-27 ——从沧州两会热词看2021年全市发展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00417.html 1 百姓放心上 实事抓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