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冬奥制服发放:“小”事中的“大”学问

制服扫码发放。林史开 摄

□记者 李鹏飞 刘晓璐 王晶 通讯员 金铭钰 林史开

“您好!请在此登记个人信息”“请在制服领取单上填写好您的尺码”“请仔细核对您领取的装备是否正确”……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进入最后冲刺时刻,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制服和注册分中心内一片忙碌景象,志愿者们正忙着为冬奥工作人员发放制服装备。

来自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的冬奥志愿者李月婷对他们的工作内容用“V、P、T”三个英文字母来概括。

“这三个字母代表着冬奥会保障工作的三类人群,V就是Volunteer志愿者,P就是Paid Staff受薪人员(工作人员),T就是National Technical Offical技术官员,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为这三类人群发放制服装备。”李月婷介绍。

这项工作说起来容易,可是要做到快速精准颇不简单。李月婷指着面前一排排各类装备摆放柜台说:“三类人群工作内容不同,进驻时间不同、装备内容不同。这些柜台内分类摆放的就是各种制服装备,每套装备约为16个品类,大到装备收纳袋、组合双肩包、户外功能运动套装、保暖夹克、防寒服,小到雷锋帽、脖套、羊毛袜、双层手套,都必须按要求发放到位。”

一天上千人、上万件装备,他们是如何做到精准有序发放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李月婷给出了答案:流线化。

记者看到,整个制服领取区被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功能区。“进驻人员完成注册后,携带注册卡进入制服领取区到带着装备离开,全部实行流水线作业。”李月婷向记者介绍制服领取全流程,“第一步到服务台登记,那里有当天各场馆领取人的总名单,领取人找到自己姓名并画勾确认;第二步进入核对登记区,核实身份,并将个人信息录入系统后,在制服领取单上填写尺码,到试衣间试穿制服;第三步进入制服发放区,按照顺序在标有不同品类的柜台领取各类装备,如有问题可以到问题处理区进行解决,无问题则到核对登记区核对并签字确认,领取出门凭证离开。”

就是每天重复这样的工作,这支志愿者团队已经一连工作了40多天。

“我们去年11月22日就到这里了,是最早一批进驻核心区的志愿者,进驻后我们进行了完备的业务系统、操作流程和制服装备知识培训,12月10日启动发放工作,整个团队有49人,预计发放量超过7000人、11万多件装备。”李月婷说。

在一位志愿者的工作计划簿内,记者了解到他们每天的工作状态。早上8:30全部到位,9点开始制服装备发放,中午饭后不休息继续发放,17点开始核对当天发放情况,18点为第二天出库备货。

“发放完毕不等于当天工作完成。”一位志愿者表示,他们还要核对全天发放量与出库量是否一致。另外,还要根据当天下午拿到的第二天领取计划,到仓库进行出货,将制服装备分门别类摆放到相应的柜台上,柜台人员还要与出库人员核对信息,一天出货量有100多箱,工作量非常大,基本上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11点多,大家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

“最难的不是辛苦,而是繁琐。”李月婷在制服发放区指着一长溜的柜台介绍。很多装备都不是通用的,既分男女款,也分尺码大小,而且衣服、裤子、鞋、袜子都要一一对应配套,对库存量、发放量更要反复核对,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池。“如果领取人发现问题到问题处理区,如制服装备出现缺号断码,我们都会尽全力最短时间加以解决。我们的工作得到了‘V、P、T’三类人群的高度评价,这也激励我们继续精益求精地把工作做到最好!”李月婷说。

虎年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已入驻冬奥核心区两个多月的制服发放志愿者们几乎都没有在外过年的经历,但对冬奥会的热切期待和憧憬冲淡了想家的情绪,大家都在工作岗位上不懈付出,迎接冬奥会盛装开幕。

2022-01-2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00394.html 1 冬奥制服发放:“小”事中的“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