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玉秒 张谢雅 张晓明 王棋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走进崇礼,天空湛蓝。对于冬奥会气象服务人员来说,这个节点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与夏季奥运项目多在体育场馆内举办不同,冬季奥运会多在室外山地举办,大部分项目对气象条件要求极为苛刻。风速、风力、气温、能见度等每一项因素都关系着赛程安排、比赛成绩,乃至运动员的生命安全。
“张家口赛区承担了大部分雪上项目比赛,这些比赛项目容易受到影响的最大天气因素就是风。”云顶场馆群气象服务团队队长李宗涛深知精准测风的重要性,像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对风的精细预报要求很高,风速不能大于5米/秒。
为了实现“分钟级、百米级”的精准预报目标,保障冬奥会顺利进行,张家口赛区部署了历届冬奥会密度最高、种类最全的冬奥会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组成了“三维、秒级、多要素”的立体气象观测网。
“这是咱们国家自己生产的激光测风雷达。”李宗涛指着眼前高约1米、外观有点像冰箱的白色柜子很是自豪,“可别小看它,我们一直在讲的分钟级、百米级分析预报就是基于它来完成的。”
“它发出的光可以记录下一束风的情况,随着上面探头的旋转,还有不同角度的摆动,会为整个赛场三维立体的风提供一个具体数据。”李宗涛告诉记者,激光测风雷达的优势是分辨率高、数据更新快,它能够准确监测赛道上风速、风向的变化,被认为是精确测量三维风场的有效手段。
“我们可以在后台实时看到云顶场馆群几个站点的秒级风向与风速情况。这些数据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比赛能否按时开赛。”云顶场馆群气象服务团队的张晓瑞告诉记者,他们6人小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查看气象数据和现场勘查。
崇礼是冬奥会历史上首个位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赛区,这里的气温、降水年际差异较大。同时,由于崇礼地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带,山连山、沟套沟,局地小气候也极其复杂。
“复杂的地形使这里的气象风险极高,如果预报员不到实地调查、不开展对比观测试验,就无法搞清楚地形环境对气候要素的影响,难以理解非常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李宗涛和队友们为了摸透崇礼天气的“秉性”,了解每天不同时间的风力、风速、雪温,团队每年都要在崇礼的山沟沟里集训近4个月,这一坚持就是五年。
“‘痛’并快乐着!”云顶场馆群气象服务团队的石文伯如此形容自己的心情,虽然春节无法与家人团聚,但对于赛事的到来他非常期待,“除了期待,还有一份责任!我们一定要把冬奥会的气象服务保障做好,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赛事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在2021年的测试赛中,张家口赛区气象预报服务团队因精准的预报得到北京冬奥组委的充分肯定,被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前主管Joe称为“Best Weather Service Ever(有史以来最好的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