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点亮冰雪盛宴 共赴精彩未来

——国网冀北电力建设坚强电网为冬奥会提供绿色电能

2019年10月28日,张家口首座涉奥220千伏变电站紫山沟220千伏变电站投产航拍图。 贾函 摄

2021年11月25日,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保障组检查造雪设备运行情况及靶场区设备接线。庞晨光 摄

冬奥保障队员在山地转播中心地下管廊开展工作。张海荣 摄

2021年10月22日晚,张家口供电公司冬奥保电人员到云顶滑雪场协助客户进行安全用电检查。张昭隆 摄

2021年11月12日,国网冀北电力联合国网通航公司在±500千伏张北柔直线路开展直升机带电处缺作业。

张家口供电公司保障队员在冬奥测试赛活动期间巡视线路。 李慧 摄

□ 李慧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交给北京,从那一刻起,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冀北电力)正式进入冬奥时间。

六年间,清洁能源外送、柔直示范、主网强化、智能配网、清洁取暖、高铁配套“六大工程”相继建成投运;500千伏多路通道、220千伏双环网、110千伏双链式等高可靠的供电体系搭建完成;张北柔直、张雄特高压、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为冬奥会提供稳定的绿色电能;“1+3+N”三级保障体系完成迭代升级,600余人与冬奥同行,驻守张家口赛区现场。

作为此次盛会的保障单位之一,国网冀北电力用实际行动,助力冬奥会美好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该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用奋斗点亮冰雪盛宴,共赴精彩未来。

多点发力 建设坚强电网

建设坚强电网,是为冬奥会提供安全可靠电力供应的重要前提。2019年,国网冀北电力全面启动实施“冬奥电力保障攻坚年行动”,加快推动电网建设。

2019年6月24日,冀北境内首条涉奥输电线路——古杨树至太子城输电线路全线贯通;9月1日,京张高铁新保安电铁牵引站带电;10月28日,张家口崇礼220千伏紫山沟变电站投运。紧接着,位于冬奥核心区的古场树220千伏变电站,云顶、黄土嘴、太子城110千伏变电站和相关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相继启动。

要保证工程高质量如期完成,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以张家口崇礼220千伏紫山沟变电站投运为例,该站的启动必须以220千伏宣榆线的切改为前提,而宣榆线切改又涉及多个跨越架搭设和近百个作业风险点,为妥善解决这些难题,国网冀北电力提前一个月着手准备启动并制订精细工作方案。于2019年10月27日21时,宣紫线、紫榆线、紫山沟220千伏变电站母线全部启动完毕,为紫山沟变电站启动工作扫清了障碍。

截至2019年12月底,14项涉奥工程全部建成投运。至此,张家口赛区便形成了500千伏电网双电源支撑、220千伏电网多方向环网供电、110千伏电网链式结构供电、10千伏配网直供或双环网的结构,冬奥会赛区综合供电可靠性达到了99.9999%的目标。

在涉奥主网、配网线路相继建设完成后,国网冀北电力便将工作重心转向场馆的临时电力设施建设,临时电力是冬奥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键的“最后一百米”。4座竞赛场馆、5座非竞赛场馆赛事用电和转播用电,以及冬奥会赛事的大部分服务用房的用电,都将由临时电力提供电能。

临电工程建设涉及业务领域多、时间短。为保证临电工程如期竣工,国网冀北电力建立了日巡查、周调度、重点事项专项协调推进等制度,实时掌握工程进度,及时协调解决临电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间,顺利通过了云顶赛区世界杯、古杨树赛区洲际杯、国际训练周,以及冬奥村全压力测试等赛事考验。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临时电力建设历时194天,共完成新建10千伏箱式变电站71座、10千伏电缆40.2千米;新建低压配电箱2691个、ATS箱118台、UPS253台、柴油发电机60台、油箱48台,敷设0.4千伏电缆920千米、马道76千米;同时,场馆技术末端新增69台UPS也同期完成。

全力以赴 供电保障高质效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国网冀北电力首次承担的大型冬季体育赛事供电保障,与历次重要活动保电有很大不同,不仅肩负着“保主网、保平安”的责任,还肩负着“保赛事、保客户”的重任,是重中之重的保障任务。

为确保冬奥会供电保障万无一失,国网冀北电力率先从保障组织体系入手,在充分借鉴北京2008年奥运会供电保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供电需求侧为出发点,结合实际突破性构建了以国网冀北电力总指挥部为统领,现场分指挥部、张家口分指挥部、主网保障分指挥部为支撑,各类保障团队协同发力的全方位、立体化保障体系——“1+3+N”三级冬奥供电保障体系。

截至目前,该公司通过不断完善总指挥部、各分指挥部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细化各专业保障标准和保障措施,优化各指挥部保障指挥工作手册和岗位工作手册,其“1+3+N”三级冬奥供电保障体系已升级至3.0版。

在冬奥供电保障的张家口赛区末端,国网冀北电力的供电保障范围包括4座竞赛场馆、5座非竞赛场馆,重点设备保障范围涉及13个开关站、112条10千伏电缆以及场馆核心区重要客户的用电设备。

要做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供电保障服务,就要保证任何一个元器件都不能出现问题,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纰漏。2021年,国网冀北电力抓住每一次供电保障检验机会,检查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标准是否落实到位、有无异常情况和需要协调的工作,层层压紧压实各分指挥部、保障团队保电责任。

2021年2月17日—26日,“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张家口赛区测试活动成功举办,场馆供电保障团队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对包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云顶滑雪公园在内的4个竞赛场馆的各项供电保障工作进行了全要素演练,以冬奥测试活动检验实战实效,积累宝贵经验。

此外,国网冀北电力还牢牢抓住2021年年底在冬奥张家口赛区举办的国际赛事和国际训练周活动实战练兵机会,按照冬奥会正赛标准,开展全流程、全体系、全要素的演练保障工作,落实保障方案各项措施。并在赛后及时总结经验,查漏补缺,进一步细化完善“一馆一册”“一岗一案”等各类方案,细化应急响应措施,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如今,冬奥会开幕在即,国网冀北电力各项供电保障工作已全面就绪,将与奥运健儿一同接受冬奥盛会的全面检验。

多措并举 输送绿色电能

与历届冬奥会不同,依托张家口丰富的风、光自然资源以及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和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等,绿色已成为本届冬奥会最靓丽的底色。

2015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同意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6年多来,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蜕变。

国网冀北电力充分发挥张家口地区新能源资源优势,持续推进新能源并网。截至目前,冀北电网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已达3286.9万千瓦,同比增长16.1%,新能源装机占统调装机比例达到了68.0%,位居省级电网首位。

但张家口地区用电需求小,新能源消纳能力有限,于是绿电外送成为新能源消纳的有效途径。2020年6月29日,作为冬奥会的重点配套工程之一的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正是这项工程让“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个颇为诗意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张北柔直工程采用我国原创、领先世界的柔性直流电网新技术,实现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与新型装备技术的有效融合,工程通过构建世界首个具有网络特征的直流电网,使张北和康保新能源基地、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与北京负荷中心隔空“牵手”,将张家口地区的风能、光能发出的绿色电能稳定地输往京津冀地区,就这样,张家口的绿色电力一部分通过张北柔直工程等通道输送到北京电网,另一部分则直接输送到张家口赛区冬奥各场馆。

事实上,在绿色电力送出过程中,除了看得见的绿电输送电网,还有一张看不见的绿电交易之网同样在发挥着作用。

2017年4月,国网冀北电力与张家口市政府以战略合作协议为指导,创新构建了“政府部门+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用电企业”的绿电交易四方协作机制,以风电清洁供暖为突破口,协同推进风电清洁供暖与市场化交易工作。依托国网冀北电力交易平台,每月发布下一个月可再生能源需求电量和挂牌电价,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愿参加,通过市场化交易将清洁电能直接销售给用户。

为深入落实“绿色办奥”要求,2019年6月,国网冀北电力组织开展张家口冬奥场馆绿电交易,从7月1日开始,到当年年底,共完成交易电量860万千瓦时。12月30日,该公司继续组织2020年冬奥场馆绿电直接交易,风电企业与张家口冬奥场馆达成交易电量802.5万千瓦时,与北京冬奥场馆交易电量2000万千瓦时。

截至2021年12月30日,国网冀北电力累计开展张家口冬奥场馆绿电交易0.85亿千瓦时,组织外送北京冬奥场馆绿电交易1.52亿千瓦时。

2022-01-24 ——国网冀北电力建设坚强电网为冬奥会提供绿色电能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00247.html 1 点亮冰雪盛宴 共赴精彩未来